第二十五回 八天阻隔共蹑仇踪(4/8)
师弟曾经相识,这次她如被相府卫士擒到京中,定是被师弟救出。
“而敝师弟为了另一位姑娘,乃是峨嵋一流高手,名唤陆丹,她受了齐玄的游丝毒针所伤,敝师弟便再往相府寻那齐玄要药。谁知敝师弟末后失了踪,那位陆姑娘也不知何去。
“在下认为要知他们下落,须从潘徐两人身上才能探悉,兼之那性潘的又打死在下的一个伙伴,而那竭娘子徐真真当年也曾杀死在下的一位好朋友。
“这些缘故加在一起,使我非追他们不可。但在下明知势孤力单,一个潘自达已应付不了,还加上一个蝎娘子徐真其,是以迟迟不敢下手。”
白莲女尼听了这番话,只明白了大半。但她并不追问,只决然道:“贫尼定然助施主去找他们,不过,贫尼早人佛门,具受三戒大法,却是不能开杀戒之孽……”
邓小龙道:“这个当然,白莲师父既肯慨然相助,在下已感激不尽。焉能使师父被犯大戒。
“目下最主要的,还是根寻出敝师弟和那位陆丹姑娘的下落。
“其次再说到报仇之事。为了师父乃是佛门弟子之故,在下决将报仇之事押后,将来再算这笔帐。”
事情便这样决定了,两人离开这忘机堂,邓小龙先将找寻桑姥师徒下落之事办好,然后偕同白莲女尼南下。
他替白莲女尼弄了一匹快马,两骑并驰,紧蹑活、徐行踪。
傍晚时分,潘、徐所雇的大车,辘辘走出歇尖的市镇。
邓小龙道:“在下记得前面十里左右处,极为荒凉,地名是黑石坡,我们就在那儿截住他们,师父以为可好?”
白莲文尼回眸微笑道:一任凭施主做主,贫尼其实仍不大明了其中内情呢!”
她破颜微笑,宛如莲花绽放,清丽之极,邓小龙不觉看得呆了。
她发觉他的神态,连忙扭转头,眺望暮色中的远山。
两人在原野中,策马并行。向晚的秋风渐紧,天边还有夕阳残晖,映得给霞幻彩,苍暗的群峦,在暮色中若远若近。
邓小龙据鞍眺顾,朗声吟道:“……渐霜风凄紧,共河冷落,残照当按。是处红衰翠减,冉冉物华休,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念故乡渺渺,归思难收。叹年来凝踪,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接依望。误几回,天际识归丹。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眸他诵的正是宋代大词人柳永著的人声甘州词。这位大词人柳永,当年风靡一代,有所谓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的话,其盛名可想而知。这首人声甘州中,写尽了行投他乡,帐望故园的人,在萧瑟的秋天那种怅们落寞之感。
白莲文尼倾耳听他吟诵,到了那句想佳人,妆接依望之时,暗中震动一下。
邓小龙丝鞭一扬,蹄声得得,越过白莲文尼,回头道:“此词意境美极,是么?啊,你……”
原来他眼光一扫,只见白莲女尼秀眉锁在一起,还咬着嘴唇,神色不大对劲,使他不觉啊了一声。
他连忙又问道:“师父你不舒服么?”
白莲女尼没有瞧他,只摇摇头,顷刻间便舒展开眉头来。
邓小龙这才放心地吁日气,故意又坠在后面,眼中的白衣背影,坐得那么端正。不觉怅怅忖道:“她真不该遁迹空门附,试想深山古庵,责筹黄卷,多寂寞的岁月。
“不过,她也许不觉得寂寞,纳兰容若说得好,但是有情皆满愿,更从何处着思量?我体得多管人家闲事。”
两骑用着同样的速度,驰向十里外的黑石坡。
天边的余晖残霞消灭了,暮色苍茫,笼罩住大地。
那黑石坡因为四下都是黄黑色的石地,并且地势斜陡,不利于耕种,是以附近好大的地方,竟没有个人烟。
在那碎石满路的一处缺崖口,一辆大车正辘辘而行。车把式把长鞭抽得麻啪做响,显然这一段斜路相当难走。
车中却传出嬉笑之声,那一对嬉笑着的人,丝毫没有关心到行路难的情形。
蓦的马蹄声乍起,一骑从崖后转出来,正正挡在路中心。
车把式叱喝道:“喂,快躲开,你没瞧见我的车正往上挣么?”
那骑仍然兀立路中心,毫不移动。虽则此刻光线黯淡,瞧不清楚面貌,但从他扶按下顾的姿态,与及炯炯有光的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