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分封天下(5/7)

!”

黄帝拍掌道:“神农不愧是神农,能抓住字的根本,我想了这十几岁光阴,只是催着仓颉造字,却没想字本身是传播而成,以后造字便容易多了。”

仓颉又道:“刚才黄帝所问的《黄帝外经》,过去叫《气经》,主要记录天师姬伯所教黄帝的内功心法,主要是指那些呼吸吐纳的过程,以及轩辕黄帝练功之法,也仅二百个字而已。这些过程是否以后还记录下去呢?”

轩辕黄帝想了一会道:“不用了,那时我注重于武力,而今天下战事已结,还是以弘扬人的健康和睦为准绳。为了表示我拒绝武力,力牧和常先,你二人将所获得的蚩尤方的金衣金甲,皆放于燃烧的炭窑中溶化,仅留下部分弓矢弩箭及戈、剑等利器用之于防身和对付野兽等。”

力牧、常先得令道:“是!”

黄帝继续道:“你们二人将面具融化后,便与风后、大鸿一起与我管理太昊、火凤凰、有熊、穷桑等部落。而南方原来的九黎部落,归神农炎帝管理。我坐镇中央黄河岸边的新郑,以新郑为都部,以云岩宫为殿,来统管天下各地。这次我们一定要放下屠刀,要顺应天地之法则,阴阳之变化,抱着养生送死的做人之道,用尽天下智者能人,来研究存亡发展之学。容成,你在昆仑山呆了许久,也与天皇伏羲学了不少天文之道,自即日起,仍由你负责制定历法,可否?”

容成道:“可以。不过,黄帝,我可不可以去昆仑山找伯高啊!”

黄帝道:“当然可以。”

皇帝又对大饶道:“大饶,你可继续钻研建筑之术,以后所有建造,均由你设计施工可否?特别是人皇女娲宫和娲皇殿之建造,非你莫属啊!”

大饶道:“这……”

黄帝问道:“难道你有不同的想法吗?”

大饶道:“我在昆仑山时,曾看见天皇伏羲将一日分为若干时辰,我曾问他,这是为何?他说,这与化分春夏秋冬之十二节气差不多,人如果知道了每天的时辰,就知道了太阳何时出来,何时落山,也就知道了何时劳作,这才叫顺应天时。天皇说得是对的,可惜,他还没研究出来,就去世间旅行了,所以,我想将这件事做完。”

容成道:“大饶说得对,定天时与定历法一样,对黎民是大大有利的!”

黄帝听完点头道:“好,就依你等!不过,大饶,女娲宫和娲皇殿还是你的事!”

女娲坐在上首,却突然道:“建造我的女娲宫和娲皇殿,黄帝出一些人力和物料即可,至于建筑设计之类,我有大庭氏,就不劳大饶了。”

黄帝看看大饶,道:“也好,也好,有关人力和物料,人皇尽可以和风后要便是。”

然后对风后道:“风后,只要是人皇想要的人力和物料,要多少给多少,不得有误。”

风后道:“是!”

这时,羲和站起来道:“黄帝,我觉得有件事我们可能忘了,现在战事已毕,昔日我与臾区、常先在穷桑之山所见大方鼎也该运回来了吧!”

黄帝皱皱眉问道:“大方鼎?”

臾区也站起来道:“黄帝可能忘了,在穷桑之山,当初祝融用窑炼制农具之时,曾炼成了一个大方鼎,当时我们还不知其名,今日轩辕已成黄帝,正好将鼎接回做祭祀大典用。”

黄帝晃然道:“真是忘了,这么重要的事情。羲和、臾区,明日你二人就筹备兵丁,车辆,将鼎运回。其余人等与我一起负责筹备封禅大典一事。”

待羲和、臾区将那大方鼎运回新郑之时,大鸿也已经从火族回来。虽然失踪的人去向依然不明,可是从他去以后,安抚了火族部落,部落又重新稳定下来。这样,黄帝封禅大典已是万事具备了。黄帝围着大方鼎转了几圈问道:“此金鼎这么大,形状如此宏伟,器臂又这般厚重,你们说,祝融造它干什么?”

封宁子道:“昔日女娲娘娘制做泥具烧成陶器,主要是用来盛水、装果木和肉类。用火以后,开始用灶,后来用窑烧制。可这些制器用材全是泥土。以后九黎族蚩尤有所改进,用炭窑烧冶矿石,炼出金斧、金戈、金斧以及金衣金甲等作战利器。祝融烧制是在九黎之后了,我看,这个金鼎应该是煮肉的用具吧!”

羲和道:“我看不像。炎帝神农反对屠杀,怎么会用它来煮肉呢?此器分明是祝融为炎帝而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