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刀耕火种(2/3)
火种的原始农业,也叫锄耕农业,那个时候的农田,就分布在村落附近。每当农忙季节到来的时候,全部落的各氏族成员便一起出动,男子砍伐树木,披荆斩棘,开辟土地,妇女们则松土整地,挖洞点种或是撒种子。儿童也是辅助劳动力,帮助碎土、下种、盖土。而播种以后的田间管理,主要由妇女承担,老人和儿童也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等农作物成熟以后收获的时候,也是全部落成员共同进行的。那个时候的劳动工具十分简单,开地用磨光的石斧或石镐,松土整地用石铲、石锨和弯柄短木锄,点种主要用尖木棒,收获谷穗时用石刀或者陶刀。刀呈长方形,两侧有凹腰,或中间穿孔,以便系上绳索或皮条,套在手指上,用来割取禾穗。在秋天收打以后,村落的族民便把粟米储藏在窑穴或住房中。至今在我国西盟的佤族和怒江流域的怒族及独龙族的村寨,仍然保留着我国原始社会的这种刀耕火种的农业生产方式。在我国云南省,有一个跨境民族叫景颇族,便是经历了人类发展过程中由游牧到采集到狩猎再到刀耕火种的演变。有人会问,这刀耕火种主要就是放火烧荒,它会不会对自然的生态环境造成大的破坏呢?国家研究部门专门派人研究了刀耕火种的事,研究结果发现,刀耕火种是一种成熟的原始农业技术,它不但不会破坏生态环境,还对生态环境具有保护作用。由此可见,神农在发明刀耕火种时,不是随意的,他的想法是极其成熟的。
有了黍子,又有了粟米这样的原始谷物,神农等原始先民便有了自己的经营农业。这样一来,他们便能够用自己生产的食物来满足基本的生活需要了。但是,黍子也好,粟谷也罢,并不是拿过来就能吃的,神农魁隗就又发明了一些简单的谷物加工工具,如他在听女娲讲述她与伏羲天作之合的成婚故事的时候,让女娲领他来到了那对石磨盘的跟前观看,结果他便研究出了磨米的技术,还发明了石磨棒、石饼等。太昊人把收获来的谷物放在石磨盘上,手持石磨棒或是石饼反复磨碾,就把谷物的皮壳给去掉了,剩下的就是能吃的米粒了。他们用这些米粒做成粥、汤或者烤成饭,这就成了人类的新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