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刀耕火种(1/3)
解决了人类的食物问题,谁就为人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啊!天雨神粟和小魁隗发明的成片种植的办法,无疑会大量地增加粟米的收入,使黍子、甜菜、葫芦、粟米等农业作物一下子就走上了人类食物的历史舞台。我可以预言,在不久的将来,农耕业将成为人类生产劳作的主要行业。大家说,小魁隗现在不但是神童了,他还是神农。这一点说得不错,神童就是能发现事情,而神农却是能做些事情。魁隗还这么小,就使我们太昊在农耕上走出了点种植的束缚,并逐渐地走向成片成片的面种植的开发上来,这是一个奇迹啊!”
神童和神农的名字叫响以后,小魁隗就更努力了,他一面不断地寻找适合于粟米、黍子、甜菜、葫芦等四种农作物种植的土壤,也将黍子、甜菜和葫芦进行了成片的开发。可是无论是成纪,还是蓝田、陈州、新市、孟津或是凫山,适合于成片开发的软土层并不是很多,而且在这些地区,高山峻岭、沟壑丘陵到处都能看见,树木也是一片连着一片,野草、臻柴、藤枝、杂菜爬满了山坡和平川,如果再用石镐一镐一镐地刨,用石铲和石锹一锹一锹地挖,不知道要干到什么时候才能弄出一块像样的农耕地来。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魁隗不止一次地想,怎么样才能更好更快地完成它。
这天,魁隗从山上下来,头脑中带着好多疑问,想来请教外婆女娲,可他来到女娲烧制陶器的那些陶窑时,猛然看见女娲和她的那些陶工们正在把大块的树干填放进陶窑的底部。魁隗就问女娲:“外婆,为什么将那些大树木放在窑底啊?”
女娲道:“这陶器制作全靠的是用火来烧,如果下面放的是一些比较细的杂草,火的燃烧达不到一定的程度,是不会把这些泥陶烧成陶器的。”
魁隗问:“可那些树木最后怎么样了?”
女娲道:“它们先是变成了木炭,木炭的火就比树木的火要均匀多了,再后来炭也烧没了,就变成了灰了。”
魁隗道:“既然大火能把树木和杂草都变成灰烬,我们何必用石刀、石锨去割地面上的东西呢,为什么不可以用火烧掉它们呢?”
魁隗说完了,脸上露出红色的光来,心中极是喜悦。女娲问:“魁隗,你在说什么?”
魁隗道:“外婆,我从你这里找到解决大地上的树木和杂草的办法了。”
女娲听完了,也高兴起来,道:“魁隗,你想的办法好极了,用你说的办法,我们再不用费太大的力气了,只是我们看着火,用火燃烧,就能将地面上面那些草啊树木啊等附着物全部烧掉。烧掉了地面上的,就剩下地底下的了,做起来也就容易多了。”
魁隗道:“我想也不是全烧,我们要找地面比较平坦而且土质比较好的地方去烧,因为只有这样烧,才能开发出适合于成片种植粟米或者是黍子的地方啊!”
于是,神农魁隗便开始了用火燃烧地面的筹划。他也去询问了伏羲,伏羲道:“你想出来的办法虽然好,可是有一点你要知道,地面上的附着物,如树木杂草之类,虽然能被火燃烧尽,可是这大火一但烧了起来,能不能控制住呢?我们现在人类的食物还是靠着狩猎的,如果大火把野兽都烧跑了,那我们人类的食物不是更少了吗?你没有看过岐山火山山崩所引起的火灾的场面,在大的火灾面前,人是很难到火的跟前的。火,有时是个好东西,但是,火用不好,也是坏东西。大火也会毁灭一切的。”
神农魁隗根据伏羲的说法,终于想出了良策:第一,把过去伏羲发明的点种植与他的成片开发的面种植结合使用。在适合于点种植的地方还是用过去点种植的办法,利用刨坑、用尖木在地上砸坑等法,将粟谷和黍子分撒进去,再在上面拂上一层土,就完成了;第二,在那些土质好又不容易出火灾的地方实行成片的放火烧荒,首先将地上的附着物烧没,再将大地成片地刨开或者挖开,将这些土进行疏松后,在春天来临适合于耕种的时候,撒上粟种和黍种并用土将种子盖上,就完成了春季成片耕种的劳作;第三,在那些既适合成片耕种又容易引起火灾的地方,先用石刀或者石斧将准备成片种植的地方四周的杂草和树木清理掉,形成一个大火过不去的隔离带,然后再实行放火烧荒。神农将自己成熟的想法又去讲给伏羲听,伏羲听完后道:“好!如你所说所做便就无事了,你的这种办法就叫刀耕火种吧!”
由神农魁隗所发明的这种刀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