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2/14)

这是于老儿写给我的信,这上面的字迹跟我写的便条有九分神似,跟他的奏章相较。却只有六分精神。于老儿卖弄精神,书就的这份辞表,自以为得意之作,万没想到竟是他的败笔,所以这张便条阁老明日早朝尽可大胆地交班房签押,绝无问题。”

王阁老道:“就算压上两天吧,那又如何呢?”

李益道:“两天后,就得把辞表进呈了,不过不是这一份,而是另一份。”

他从袖中又取出一份奏摺,赫然又是一份辞呈,不过字迹显得软弱无力,而且内容也不同了,语多哀怨,用词晦涩,而且还有一两处小小的错误。

王阁老道:“这倒像是他平日所写的字迹及语气。”

李益将于善谦原书的奏摺上故意弄上了几点污墨笑道:“阁老把这一份留作纪念吧,于老儿一生中既然没有写过一篇完全没有舛错的文章,这一份奏章也不该见之于世,阁老以为然否?”

看见原表已经弄污了,吓得阁老脸色如土道:“这如何是好。万一于老儿找上门来……”

李益道:“阁老可以规避不见。”

“如果他坚称不是他自己所书,另外再写一份呢?比较之下,岂不是就拆穿了?”

李益笑道:“不可能的,阁老想必听过王羲之兰亭雅集所修锲序的故事,那一篇序文书法之精美已夺造化之工,嗣后羲之曾刻意重书同样的锲序数帧,但是都不如在兰亭随意之作精神了,书法之道虽尚功力,但是灵感犹为重要,于老这一份奏章堪称杰作,但也只此一份而已,尤其在他连连受愚,神气败坏之际,绝不可能再有这种意兴湍飞之作了,而小侄所缮的辞表并无违背他原意之处,阁老留此原本为据。就是他告到圣上那儿去,也不见得能使阁老获多大的罪……”

王阁老一叹道:“老朽也祗好如此了。”

李益笑道:“小侄另外还有一个安排……”

卢方已汗透重衣道:“十郎,还有什么安排,你就快说吧;我们都快急死了!”

李益道:“高晖已经夜访今日赴宴与他相知且跟于老儿交恶的朋友,明天临朝之前。散布另一项传言,说小侄拿了于老儿以前致小侄的手书,在私室密诘于老儿出尔反尔,居心所在?于老儿羞愧难当,恐怕无颜立朝,这些话不必让太多人知道。但一定会很巧妙地传进宫里去,等到阁老将他的辞呈递进去的时候,上谕立定,于老儿纵然想反覆也没有办法了。”

王阁老这才眉开眼笑地道:“这才是万全之策,双管齐下,老朽就担些责任,也无所谓了!”

他望望卢方,两个人都深深地吁了口气,不过他们心中都有着一种难以言宣的压力。

这种压力是来自李益的,他们有个相同的感觉,这年轻人太过于厉害,城府太深,计谋太工,本事也太大,真正要整起一个人来,可以把人置于万劫不复之境。

王阁老叹了口气道:“十郎,于老儿这一辈子所犯的最大的错误,就是不该得罪你,难怪去年你与霍王交恶,他被你控制得直咬牙……”

李益也是在高兴头上,没有注意到两个人对他所生的畏意,笑笑道:“此所谓士可杀而不可辱,小侄处世无害人之心,但是也不能容人欺凌,人有舌如剑,我有笔如刀,如若有人掣肘,就给小侄来应付好了。”

这句话太狂,但是两个老人想到他所说士可杀而不可辱的那句话,用在这个地方并不恰当,而仔细地一推敲,对那个辱字,竟包含了很多的含意,而这个年轻人的确有这个能力--对任何人展开攻击的能力。

于是王阁老只笑笑:“十郎,这件事后,大家都知你的厉害了,连最狠的于老儿都被你扳倒了,还有谁敢来惹你呢?”

李益突然发现卢方与王阁老的反应不如自己所想的那样热烈,才知道自己的行事给他们心理威胁很大,忙道:“小婿这样对付于老儿,主要的还是为您,因为别人都是居朝多年,政务老练,不容易有什么把柄被他抓住的。您一直在外任,对京中持政之道还陌生,而于老儿性傲嫉宠,对您已有不满之意,很可能会找机会中伤您,至于他说小婿的那些话,倒是无关紧要。因为小婿在朝另有奥援,汾阳王郭老千岁与翼公秦邸,刻下在朝都有一言九鼎之力,他们要说句话,于老儿还是杯葛不了的。”

王阁老也觉得自己过于失态,忙笑道:“是的,卢公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