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政权内部的人口迁移,这些主要考虑到靠近敌方的人口容易被掳掠,而且靠近自己统治腹地后更容易控制和征发,还有利于徭役赋税的实施,这样的例子,《三国志》中也多有记载,主要迁移地点是洛阳、许都和邺等几个大的城市和关中等地。此外还有往空旷之地迁民以开发荒地的例子,在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虽然曹魏内部的人口迁移并不能造成事实上的人口增加,但经过地域迁徙后,由于控制的方便,加上户籍制度更好的利用和实施,实际上是统计的数字相比以前还是有所增加的。这对曹魏政权的经济恢复和发展以及最后统一的形成,是具有非常大的作用的。
蜀汉政权也曾长期实行人口迁徙和掠夺。《
吴还对山越进行大规模征讨,将其纳入户籍,为东吴增加了大量的人口。除此以外,吴国还坐收渔利:魏将毋丘俭因发生叛变,将”淮南之众,西入降吴”;此外,曹操想迁徙淮南民众至中原,消息走漏后,南逃入吴者亦达数十万。
当然三国政权间的战乱是人口大量徙动的主要原因。除了一部分北上出塞或者是西逃入关中或河西等地外,其中大部分都南逃入蜀、吴等地以避战火。主要有三路,一路是入荆襄。《
携带大量的人口部曲和马匹南渡。笮融在陶谦受曹操攻击后,便将在徐州地区的”男女万口、马三千匹走广陵……因以过江南奔豫章”,张昭、鲁肃、步鸷等均如此,给江南的开发带来了充足的劳力,大大增强了东吴政权的实力,使得三足鼎立成为可能。
三国时期除了政治上的分裂局面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就是民族间的融合步伐大大加快,这一点突出表现在北方民族的内迁。北方少数民族的内迁,给汉地政权带来了大量的人口,同时也促使各政权和地界内的人口进行大规模的流动。对三国时期的政局和经济发展也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力量。
内迁民族中,匈奴、羯、氐、羌、鲜卑五族最为明显。东汉后期这几个民族已经先后迁徙到汉地。《
由此可见,三国时期由于战乱、灾疫等因素,造成了大量的人口流动、迁徙以及各政权间的人口掳掠等现象,但同时也给各政权内部的经济建设和保持相对稳定的格局带来了重要影响,特别是对屯田和开发江南、南中和山越等地,间接促进了南方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总而言之,三国人口的总体情况是个体增长率较汉末加快,但因战乱灾疫等现象而总数保持基本稳定,这一点,直到西晋司马氏统一后才得以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