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 苍龙I号带着哨兵激光卫星升空了(2/5)
国的角力正到了关键期。
美国已经看到了胜利的曙光,苏联方面正想方设法的自救,根本腾不出手来打压全解阵所控制的缅甸。
最多就是在国际上,动用一些软手段来限制缅甸的发展。
不过这些手段王建昆和全解阵都不怕。
缅甸的经济其实是以内循环为主的,对外依赖的资源其实相当少,石油资源有伊朗这个比较坚定的盟友在,基本不会被切断供应。
旗下的几大集团的业务也是在第三世界国家和中东地区为主,美苏和欧洲等国虽然能施加影响,但是动不了根本,全解阵有的是手段破解。
这2年来,全解阵除了巩固在缅甸的统治,还不断的在东南亚,南美和非洲大陆进行秘密活动,发展了大量的当地成员。
并且已经派遣了多个医疗队去这些地区,设立秘密医院,对一些经过考验的新成员进行脑机芯片植入。
相信随着时间的发展,这些第三世界国家将陆续进入到全解阵的统治之下。
王建昆在那枚散发着寒光的武装卫星前,顺着宋裕民的话,回想了之前的部署情况。
“老宋,来,放宽心,咱们就大胆的在太空中施展手脚吧,不用担心其他国家的报复,我们的未来可是恒星际航行呢。”
“嗯!”宋裕民回想起之前从中央电脑里查看到的未来30年航天发展规划,不由得挺直起有点弯了的脊梁。
王建昆看到宋裕民恢复正常了,就带着他,一起用仪器检测起这枚运输到这里不久的卫星。
它的内部代号是“哨兵1型”,对外宣布的是通信卫星。
长度4.2米,重量19.8吨,未展开太阳能帆板前直径3.2米,将顶着整流罩内部装进去,逼近苍龙I号的近地运载极限。
它的核心是一门20兆瓦的激光炮,在太空中运行时,激光炮的镜头对准着地球,有需要时还能在姿态调整火箭的帮助下快速转变方位到对准太空。
为了给这门20兆瓦级的激光炮供能,王建昆给其内部塞进去了2组储能能力达到10万度电的超级石墨烯电池。
当然为了迷惑美苏等国,里面还集成了一组卫星通信设备,平时会用于转发卫星信号。太阳能帆板的电能主要是为通信设备和其他附属设备服务的,激光炮的供能主要是靠内部的超级石墨烯电池。
两组电池在卫星升空前,总共存储着20万度电。
这个能量足够激光炮持续发射9个多小时了。
当然实战的情况下,每个目标照射30秒左右,差不多就能完成毁伤了。
在太空中,激光在行进的路上损耗极小,几乎是炮口功率多少,目标就要承受多少功率的打击。
这款内部代号“哨兵的”卫星主要是用来测试的,看其在太空中拦截弹道导弹,以及毁伤敌方卫星的能力到底怎么样。
毕竟地面上没有那个条件完成那么长距离的真空实验。
检测完成后,两人退出了库房,交代门口的安保人员加强保卫,没有他们俩的直接命令,任何人不得靠近。
第二天上午6点,火箭运输船到达加东加尼港口。
港口的吊机安稳的将3个集装箱吊运到这边的3辆64轮专用集装箱运输车。
10多分钟后,车子将火箭运输到组装厂房。
这时候,组装厂的所有工程师都已经到位。
厂房内的行车将三个集装箱陆续吊运到位。
运输车开走后,工程师们先对火箭进行了细致的检查,如果此时出现较严重的问题,就要立即拉回仰光的制造厂去维修了。
幸好没有发现重大异常,火箭的整体状态良好。
工程师们按照计划开始紧张的组装工作。
……
1986年9月23号上午11点,组装完成的苍龙1号火箭,竖立在了组装厂内的封闭厂房内。
此时哨兵卫星也已经放进了整流罩里。
接下来,它将沿着直达发射塔的重载铁路行进4.3公里,然后在那里整装待发。
在进行了最后一次的出厂检测后,苍龙I号装载在哨兵1号卫星,在钢铁底座上,沿着有4根并行铁轨的铁路,以每小时800米的速度,缓慢的驶向远处白色的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