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赵穆新政(1/2)

所需要的劳动力确是不足,这个时代没有拖拉机,没有收割机,没有化肥和农药。</p>

即便是在赵穆所处的年代,完成了这全方位一体机械化农业的也就只有一些发达国家。大部分发展中国家的农业水平,已然停留在刀耕火种的水平。</p>

这刀耕火种虽然种出来的粮食是纯天然的,但产量极低,一亩地出几百斤粮食已经算是丰收了。因为赵穆的改革,加上对商业的扶持,导致很多人不再去种地,而是去外地经商,或者跟着赵穆当兵吃粮。</p>

这一下子让这些士绅们叫苦不迭,首先是租他们土地的人减少,很多人被赵穆分了土地。自然不会再去租他们的地。</p>

虽然给的租子都是一样的,但人总是患寡而不患不均,佃户们看着高高在上的人上人老爷们赔钱比自己赚钱还高兴,再说了给赵穆工作是等于给他们自己工作,只要他们种出的粮食,或者交上去的钱财达到了土地的价格,那么他们就算买下了这块田地,然后为自己打工。</p>

之后只要缴纳少量的田税,剩下的都是自己的。</p>

为自己工作,农民们的劳动积极性充分调动了起来。而且有一部分农民,用自己多年辛苦攒下的钱,买下了土地,今年收成的庄稼,交足了田税之后,剩下的都是他们自己的。这无疑是给了大部分农民一剂有力的强心针。</p>

第二他们自己本户本族的人去种即便累死种出来的粮食也只够给赵穆缴税的,收成不好的话,连税都缴不上去,长此以往是得不偿失的,因此很多士族门阀,大地主开始用赵穆的方式,出让自己的土地。</p>

让这些佃户们重新回到他们的田里,之后只要缴纳了足够的钱,或者是粮食,就可以获得这块土地。</p>

虽然种地少了,当兵经商的多了,但赵穆的三城并没有爆发粮食危机。</p>

相反粮食不但没有少反而越来越多,这都是他控制下的商会们经商得来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