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没有硝烟的战争(0/2)
赵穆对商业也进行了改革,那就是商业的公私合营,官府控制调控商业。</p>
赵穆是现代人,他太明白放任商人不加节制,会是什么样的后果。</p>
虽然资本主义这个概念对这些古代人来说,早了几千年,但不代表他们不能发展相应的雏形。赵穆也深知他们的罪恶。</p>
因此赵穆在自己的小朝廷里,设置了一个新的系统,专门管理商务,这个系统叫做“商贾司”,相当于是个受官府监管和控制的商会,这个商会的会长就是陶信。</p>
之后由陶信去联合其他的商人共同组建。</p>
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发展新安三城的商业,调配资源。</p>
然后去外地经商,在本地出售。之后把本地的一些东西比如手工用品去销售到外地把钱换回来。</p>
赵穆利用这些商人从外地买来了很多稀缺的东西,甚至是一些违禁品,比如青铜,盐,铁,粮食。</p>
而且也大大促进了赵穆政府的税收,商人们也赚的盆满钵满,百姓们也得到了很多平时得不到的物资,最重要的是让很多重要的资源流入到了赵穆的地盘上。这算是一举多得的好事。</p>
而且这些人在赵穆政府的监视下,也免得他们囤货居奇。当然也有想囤货居奇的,不过他一家人走的很安详,而且整整齐齐的摆放在一起。</p>
这个警示让所有的商人们都老实了,不过赵穆这里治安好,民众富足,大部分商人也是很愿意来他们这里经商的。不过相对于赵穆的贸易保护主义,外地商人的商品很难在他这里卖出去。</p>
因为赵穆会跟他们收很高的税,想要在他的地方牟利,也很简单,拿更有价值的东西来换,比如青铜,铁,粮食,马匹,药材等等。</p>
不过赵穆是严格管控这些东西的,绝对不允许这些东西从他的地盘里出去。</p>
这些东西在赵穆这里的税收是很低的,甚至马匹,药材,粮食会直接免税。</p>
在赵穆的时代,有一位伟大的先知曾经说过一句名言。</p>
商人害怕没有利润或利润太少,就像自然界害怕真空一样。一旦有适当的利润,商人就大胆起来。如果有10%的利润,商人就会保证到处被使用;有20%的利润,商人就能活跃起来;有50%的利润,商人就会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商人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以上的利润,商人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去冒绞首的危险。</p>
对于这些战略物资的把持,赵穆是不惜钱财的,因此这样的暴利,让那些外地的商人们为之疯狂。</p>
他们纷纷想方设法将这些物资运到赵穆这里出售,而本地商人的买卖被这些外地商人们截胡了,他们当然不高兴,而想办法减少自己的利润来让赵穆购买自己的物资。</p>
而赵穆也是非常精明的,他不会蠢到照单全收,不然的话,这些商人们会囤货居奇。</p>
但是也不会把价格压得太低,如果让商人们觉得无利可图的话,那么他们就没有积极性了。</p>
赵穆始终把利润给他们控制在30%~35%,有这30%的利润,这些商人们是肯定赚钱的,他们不会丧失积极性,哪怕是冒着杀头的风险。</p>
而且把利润控制在这个程度,商人们也不会去囤货居奇,想要的就是赶快出手,一来赵穆不会在多给他们一分钱。二来可以尽快回拢资金,尽快进下一批货,做下一单生意。</p>
囤货居奇也没用,况且如果真要遇到天灾什么的,赵穆是官僚军阀,他是不会讲道理的,直接判你抄家就完事了,你屯的东西全都充公。</p>
赵穆的这一手段,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他把周围的官军和义军都打了一个措手不及。</p>
晋王自从打赢了仓亭之战后,邺城守军投降。诸侯联军退往冀中平原,仓亭一战,诸侯联军和晋王都是伤亡惨重,除了一些零星的小规模战斗外,其他的大规模战斗双方都不敢轻易展开。</p>
而恢复元气的话,就需要物资的调度。而扩充军队,就需要武器装备,需要粮食。</p>
而河东之地的很多粮食都被赵穆的商队买光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