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克罗多蛛(2/4)

开的时候,每每看到克罗多蛛总这么一动不动地趴着,仿佛陷入无尽的思索之中。为了使它从沉思中摆脱出来,我就必须用一根草或麦秸去撩拨它。只有饥肠辘辘时,它才会憋不住,走出舒适的屋子,不过,它善于节制饮食,所以在外面出现的机会并不多。我整整观察了它们有三年之久,而且在我的实验室里,可以说是与它们朝夕相处,却一次也没看见它们大白天在沙罐里的网罩下捕食。只是等到夜深人静之时,它才会壮着胆子,外出冒险,寻觅猎物。

有一天,我耐心地等待着,终于在夜晚十点左右看见它在平坦的房顶上纳凉,也许它是在那儿窥伺着,等待猎物的出现。我把烛光移过去,喜欢黑暗的克罗多蛛立刻飞快地返回屋里,不肯让我看见它是如何捕猎的。到了第二天,我发现它的小屋墙上又多吊出一具尸体来,这就证明我离开之后,它又爬出屋来,而且捕猎有所收获。

克罗多蛛如此羞涩腼腆,昼伏夜出,致使我无法更多地了解它们的习俗。在十月份即将到来时,它们带回家的那窝卵是怎么产下的,我更是不得而知。产下的卵分别装于五六只如透镜般的扁袋子里,占据了克罗多蛛母亲房间的一大半。这些袋状包囊每个都有很高级的白缎子包壁,而包囊与房间的地板以及包囊与包囊之间都粘连在一起,黏得很紧密,根本无法把它们分开来。如果非要获得一个独立的包囊,那就得毁坏其他的包囊。所有包囊里的卵加在一起约有一百粒之多。

克罗多蛛母亲就趴在那堆小袋子上,如同母鸡孵小鸡似的,恪尽职守。母亲并未因分娩而消瘦,只不过块头儿显得小了一点,但看上去仍旧十分健康。它的肚皮仍旧圆乎乎的,皮肤也很紧绷,并不垂坠,这就说明它的任务尚未完成。

卵很快就孵化出来了。还没到十一月,小包囊里已经有小克罗多蛛在往外爬了。它们一个个小模小样的,身着带有五个黄斑点的深色衣服,与成年克罗多蛛长得一模一样。新生儿们并不离开各自的凹室,它们紧紧地挤在一起,就这么度过整个严寒的冬季。克罗多蛛母亲就蹲在包囊上,警惕地看护着自己的孩子,除了通过包囊壁可以感觉得到微小的颤动而外,它还不知道自己的孩子到底长得是个什么模样哩。我们知道,迷宫蛛在自己的观察哨所里会连续待上两个月的时间,保护着自己的那些永远也见不到面的孩子们。可克罗多蛛则要守护近八个月之久,毫无疑问,而且是理所当然,它能够也应该在大房子里见到自己的孩子们,看着它们迈着小碎步在奔来跑去,并且能见到它们最后吊在丝端飞离而去,它也算是很幸福很知足的了。

六月的炎热季节到来时,小克罗多蛛们也许是在母亲的帮助之下,捅破了包囊壁,才从母亲的帐篷里出来的,它们对那扇神秘之门的诀窍十分清楚。它们在大门口连续几个小时地呼吸着新鲜空气,然后便相继地被丝绳厂的第一件产品——丝绳气球带着,飞向了远处。

克罗多蛛母亲仍然留在老宅里,孩子们全都离去了,只剩下它一个孤单单的老太婆了,但它并未因此而沮丧绝望,伤痛难耐,它非但没有形神憔悴,反而显得更加开朗、活泼、年轻了,它的气色红润,充满着活力,简直可以说是神采奕奕,让人看了觉得它仍然还能活很久的,还能再次生育下仔。不过,过了一段时间,它便离开了老宅,在网纱上为自己建造起一座新的房舍来。它为什么要丢弃老宅呢?老宅尚未破损,从外表上看上去,还是一座很好的旧宅子呀。原因何在?我猜想,老宅尽管尚未破损,里面仍旧铺着厚实柔软的地毯,却存在着严重的问题,里面积满了残留下来的孩子们的小卧室。我试图用镊子去夹,想把它们清理出去,但是非常困难,因为它们与房间的其余部分连成了一体。我都做不了的事,小小的克罗多蛛恐怕就更加没法完成这一棘手的清理任务了。这个问题令它伤透脑筋,所以它干脆把这旧宅舍弃,另建新屋。

如果克罗多蛛母亲只是为了独自居住,乱一点、挤一点也算不了什么,凑合一下也就行了,毕竟它只需要不大的一点空间,能够磨开身就可以了。可是,在这些碍手碍脚的婴儿废弃凹室堆旁边生活了七八个月之后,它怎么又突然心血来潮,想盖新屋了呢?我想只有一个原因:它这样做并非为了它自己,而是为了自己的第二批孩子,没有一间大屋子是不行的。

新生儿需要新房间,因为老宅已经被废弃凹室占满了,小卵袋已无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