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克罗多蛛(1/4)
都是克罗多蛛吃过的残羹剩饭。
克罗多蛛不善于捕猎,常常是从一块石头到另一块石块地去寻找食物。若有冒失鬼趁月黑之夜擅自闯入克罗多蛛的石板下面,就会被它掐死。榨干了的尸体并不扔到远处,而是被悬挂于丝墙上,像是在借以吓退其他敢于冒犯者似的,其实并非如此。
吊在帐篷上的贝壳大部分都是空的,少数一些里面会有软体动物,尚好端端地活着。克罗多蛛是如何处置灰色朴帕虫和卡得力当斯朴帕虫,以及其他一些蜷缩在小塔螺里的动物的呢?它既无法敲碎这些小动物那石灰质外壳,又无法从螺口把蜷缩于其中的软体动物掏出来,那干吗还要捡这些玩意儿呢?再说,这种软体动物的肉黏黏糊糊的,未必是其所好。我猜想,它是不是以这些石灰质贝壳作为固沙的沉子?为了不让织在墙角的蛛网因风吹而变形,家蛛往往会往网里装石膏,把旧墙上掉落的粉末积在里面。克罗多蛛是否也在利用这些东西达此目的呀?
为了解开这个疑团,我便动手做了个实验。喂养克罗多蛛并不繁难,不必把它已做了窝的那块沉甸甸的石头搬至家中,只需用一简单的办法就可以了。我用小刀尖把石头上的丝吊索割断,克罗多蛛多半不会逃跑,因为它非常讨厌外出,再说,我在搬动时也加倍小心。我小心翼翼地、平平安安地把这座小屋以及屋主人装入一个纸盒里,托着带回家来。我有时用柳条筐或者废弃的奶酪盒,有时用硬纸板,以代替小屋子下的那块石板,因为那块石板既重又不适合放在桌上,太占地方。我把克罗多蛛的丝吊床分别放在这些石板代用品上,将其吊角全都用黏带粘好,再找三根短棍支撑着。眼前所见即为一个如同石桌坟的仿制品。在整个安装过程中,我一直小心翼翼,绝不使这小屋子受到敲击或晃动,否则克罗多蛛就会因惊吓而跑出屋来。安置完了之后,我便把这些小屋子放进沙罐里去,上面再加上金属纱罩,万无一失。第二天,我就有了答案。如果用柳条或硬纸板做吊顶的小屋子里,有个别的在采掘过程中有所破损或严重变形,克罗多蛛就会在夜里舍弃这个家,到别处去住,有时则干脆就待在丝网上。
它花了几个小时搭建的新帐篷,顶多也就一枚两法郎的硬币那么大。而且,按照老宅建筑风格建造的新帐篷,是由两层重叠的薄网组成的,上面的一层很平展,作为床顶华盖之用,下面一层则呈弧形,这就形成了一个袋状。由于这只小袋子布料十分考究、纤细,稍有不慎,它就会变形,导致空间缩小,无法生存,因为空间本来就不大,仅能容下一只克罗多蛛。
为了使这纤细的薄纱保持紧绷状态,不致变形,克罗多蛛是怎么做的呢?确切地说,它是按照我们人类的平衡定律的要求去做的。它给其建筑安装压载物,并且尽可能地降低小屋的重心,在袋子突出的部分挂上一长串一长串用丝线串起来的沙粒。这些如钟乳石般悬吊着的用丝粘住的沙串,排得密密的,好似浓密的美髯。沙串末端缀着一块大石子,垂得低低的,起着压载物、平衡器和压力器的作用。
这座建筑物只是一夜之间匆忙完工的,是不久即可居住的新居的雏形,还得不断地给它增加一些压载物。最后,袋子的壁将变成为莫列顿呢,便可保持住其弧形和保留必需的容积。这时候,克罗多蛛便放弃了刚开始编织袋子时所使用的、对加压具有功效的钟乳石沙串,而采用一些较为沉重的东西作为新屋的压载物,主要使用的则是昆虫的尸体。因为这种材料取之较易,每餐饭后,脚下便留下一些昆虫尸体的残骸,把它们当作碎石,而不是当作战利品去炫耀自己的赫赫战功。另外,克罗多蛛还经常利用一些小贝壳和其他长串垂吊物来增强房屋的平衡性。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的结论:克罗多蛛具有自己的平衡规则,它会利用加重的方法降低建筑物的重心,使之既平稳而又有足够的空间。
房屋建造完毕,克罗多蛛在其如此柔软舒适的屋子里都在干些什么呢?据我的观察,它什么都不干。它吃饱喝足了之后,伸展开手脚,懒洋洋地很惬意地在柔软的地毯上趴着歇息,什么也不干,什么也不想,它既没睡着也没醒着,处于一种似睡非睡似醒非醒的恬适状态之中。这就像我们躺到松软舒适的床上快要入睡时的那份快意劲儿一样。思维与印象开始模糊,即将消失的时刻是非常美好的,人也好,克罗多蛛也好,可能都具有这同样的感觉。
当我把它的房门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