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天牛(2/5)
,就是一截小肠所能拥有的能力罢了。
不过,也别小看了这个小家伙,它虽然对自己现在的情况昏昏然,却能预知未来,具有神奇的预测能力。对我的这一奇怪的观点,请读者允许我慢慢地道来。在整整三年的时间里,天牛幼虫在橡树干里过着流浪的生活。它爬上爬下,忽而在这里,忽而又在那里;为了另一处的美味,它会放弃眼下正在啃噬的木块,不过它始终不会远离树干深处,因为这儿温度适宜,环境幽静而安全。当危险的日子来临时,它将被迫离开隐蔽所,去面对外界的种种危险。光吃还不够,它还得离开自己的生活之地。天牛幼虫有着精良的挖掘工具和强健的身体,钻入另一处去躲灾避祸,对它来说并不犯难。但是,未来的成虫天牛,将去外界度过它那短暂的时光,那么,它是否具有这样的能力呢?在橡树干内那幽暗的环境中诞生的长角昆虫,它知道替自己挖掘一条逃离的通道吗?
这就必须依靠天牛幼虫凭借自己的直觉去解决这一难题了。我又做了点实验,以弄清这一问题。在实验中,我发现,成年天牛若想利用幼虫挖掘的通道从树干深处逃逸,是不可能的事。天牛幼虫的通道犹如一座迷宫,十分复杂,非常长,不见尽头,而且还堆满了坚硬的障碍物,另外,其直径又是从尾部往前逐渐地在缩小。幼虫钻入橡树干时,它只有一段麦秸那么长那么细,而此刻它已变得如手指头一般粗细了。它在树干里三年的挖掘工作,始终是根据自己的身体大小进行挖掘的。结果不言自明,幼虫钻入树干的通道和行动路线对于成年天牛的离去已经起不了作用了。成年天牛触角很长,足也不短,而且其甲壳也无法折叠,原先的那条通道对它来说已经是一个无法逾越的障碍了;它若想以这通道为逃逸之路,就必须清除掉坑道内的障碍物,并且还要大大地拓宽通道。这么一来,倒不如另辟蹊径,挖掘一条新的通道来得便当一些。但是,成年天牛有这种能力吗?我们不妨做一实验来观察一番。我把一段橡树干一劈两半,并在其中挖掘出一些适合成年天牛的洞穴。在每一个洞穴中,我都放了一只刚刚变态了的成年天牛。这些天牛是我十月份从冬储木柴中发现的。
然后,我便把两半树干用铁丝紧紧地捆在一起。六月已经来到。只听见树干里传出来敲击的声音。它们能够出来吗?它们是不是没法从里面逃出来呀?我原以为从里面逃出来,对它们来说易如反掌,因为它们只要钻一个两厘米长的通道便可逃生了。可是,竟然未见一只天牛从树干里跑出来。等到树干里面听不见一点动静时,我颇觉蹊跷,便把捆着的树干松开,却发现里面的俘虏们全都死了。洞穴里只有一小撮木屑,还不足抽了一口烟的烟灰量。这就是它们的全部劳动成果。
我对成年天牛的上颚估计过高,以为它是无坚不摧的利器,但是,工具好并不一定就能造就一名好的工匠。尽管良好的挖掘工具在握,但长期隐居者却缺少技艺,只好在洞穴里等死。然后,我又找了一些成年天牛,对它们进行比较缓和点的实验。我把它们拘于直径与天牛的天然通道的直径相同的芦苇管里。我找了一块天然隔膜作为障碍物,这隔膜很薄,只有三四毫米厚,一捅就破。经实验发现,有一些天牛能够从芦苇管里逃生,有一些则死于其中。这就说明,遇到障碍,勇往直前者胜。一个隔膜这么小小的障碍都闯不过去,待在坚硬的橡树干里岂不必死无疑。
从这些实验的结果来看,我相信,天牛成虫徒有其表,外强中干,靠自己的力量竟然无力逃离树干监牢。劈开逃生门,还得仰仗貌不惊人的肠子状的天牛幼虫的智慧。这种情况在告诉我们,幼虫天牛在以另一种方式再现卵蜂的壮举。卵蜂的蛹身上带有钻头,为以后那长翅无能的成虫挖掘通道。天牛幼虫不知是由于何种神秘预感的驱动,离开其安然宁静的隐蔽所,离开其无法攻破的城堡,爬向橡树表面,不顾其正在寻找美味多汁的昆虫的天敌对它的威胁。幼虫就这么冒着生命危险,勇敢无畏地挖掘着通道,一直挖到橡树表层,只留下一层薄薄的阻隔作为窗帘,遮挡自己。有些冒失的幼虫,甚至把这块窗帘捅破,干脆留出了一个洞口。这儿就是天牛成虫的出口,它只需用上颚和额角轻轻地一触,就能把窗帘捅破,得以逃生。刚才已经说了,有的幼虫连窗帘也不留,干脆就留出了一个洞口,天牛成虫无须劳作,便可直接逃离。每到春暖花开,天气转暖时,身披古怪羽饰、笨手笨脚的成虫便从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