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合作试探(2/8)
问题如果不解决,将会影响到双方合作的基础。他耐心地解释道:“我们理解贵方对自身作战方式的自信,但统一指挥对于联合行动至关重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战斗中形成强大的合力,避免出现各自为战的情况。当然,我们也会充分尊重贵方的意见和建议,在作战计划中体现贵方的优势。”
陈峰沉思片刻后,说道:“林队长,我明白您的意思。但我们这股力量一首以来都是独立行动,队员们对这种方式比较习惯。这样吧,我们可以在重大决策上听从统一指挥,但在具体的战斗执行过程中,能否给予我们一定的灵活性?”
林长风与沈逸云交换了一下眼神,然后说道:“陈先生,这个提议我们可以考虑。但具体的灵活性范围,还需要我们进一步商讨,制定明确的规则,以确保不会影响整体作战。”
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双方在一些关键问题上达成了初步共识。然而,林长风和沈逸云认为,在正式合作之前,还需要对陈峰这股力量进行一次最后的考验,以确保他们的诚意和能力。
林长风向陈峰提出:“陈先生,为了确保我们双方在未来的合作中能够默契配合,我们希望能共同执行一次小规模的任务。我们得到情报,日军近期会有一支运输车队经过附近的山谷,我们可以设伏袭击这支车队。这次行动可以检验我们双方的协同作战能力,也能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彼此的作战风格。”
陈峰毫不犹豫地答应下来:“林队长,没问题。我们一定全力配合。”双方迅速制定了详细的作战计划,对人员分工、埋伏地点、行动时间等都进行了精心安排。
行动当天,林长风和陈峰各自带领自己的队伍,提前抵达了预定的埋伏地点。山谷两侧的山林中,队员们隐蔽得很好,静静地等待着日军运输车队的到来。不久后,远处传来了汽车的轰鸣声,日军运输车队缓缓驶入山谷。
林长风通过手势向队员们传达准备战斗的信号。当车队进入埋伏圈后,陈峰率先发出攻击信号,他带领的队员们从一侧山坡上迅速冲下,向日军车队发起攻击。与此同时,林长风带领抗日联盟的队员们也从另一侧杀出。日军被这突如其来的袭击打得措手不及,顿时陷入混乱。
然而,在战斗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意外情况。日军运输车队中竟然隐藏着一支精锐的护卫部队,他们迅速组织反击,给抗日力量造成了一定的压力。陈峰见状,果断带领队员们改变战术,灵活地与日军护卫部队周旋,吸引了日军的大部分火力。林长风抓住机会,指挥队员们从侧翼迂回,对日军进行包抄。
经过一番激烈的战斗,抗日力量成功击退了日军的护卫部队,截获了运输车队。这次行动虽然取得了胜利,但也暴露出双方在协同作战中的一些问题,比如通讯不够及时、对突发情况的应变不够迅速等。
行动结束后,林长风和陈峰召集双方队员,对这次行动进行了总结。林长风诚恳地说:“这次行动,大家都表现得很英勇,但我们也看到了存在的问题。我们必须加强沟通和训练,提高协同作战能力。陈先生,您觉得呢?”陈峰点头表示赞同:“林队长说得对。这次行动让我们彼此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我们回去后会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改进。”
经过这次考验,林长风和沈逸云对陈峰这股力量的诚意和能力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他们认为,虽然双方在协同作战上还需要进一步磨合,但陈峰这股力量确实有合作的价值。于是,抗日联盟与陈峰所代表的抗日力量正式达成合作协议。
双方约定,在未来的抗日行动中,将整合力量,共同制定战略计划。抗日联盟负责提供部分物资和情报支持,陈峰的队伍则充分发挥其熟悉地形和灵活作战的优势,在战斗中承担重要的突击任务。同时,双方将建立定期的沟通机制,及时解决合作中出现的问题。
然而,就在双方积极准备展开大规模联合行动时,日军似乎察觉到了抗日力量的新动向。木村雄二(虽之前受挫,但仍在日军中担任重要职务,负责该地区的军事指挥调整)重新制定了针对抗日联盟和新出现的这股抗日力量的围剿计划。他调集了周边地区的日军精锐部队,准备对他们进行一次全面的打击,试图在抗日力量联合起来之前将其各个击破。
林长风、沈逸云通过情报网络得知了日军的这一计划,他们意识到,刚刚达成的合作即将面临严峻的考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