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合作试探(1/8)

备,详细地介绍了起来:“我们这股力量成员来自五湖西海,有工人、农民,也有一些爱国志士。我们一首在这一带活动,之前多次对日军的运输线和小型据点进行过袭击,给日军造成了一定的损失。”

林长风接着问道:“那贵方此次提出合作,具体有什么计划和期望呢?”陈峰沉思片刻后说:“我们希望能与贵联盟整合力量,共同制定作战计划。我们可以利用熟悉的地形,对日军的重要据点发动联合突袭,同时互相分享情报,提高作战效率。至于期望,自然是希望能在合作中共同成长,早日将日军赶出这片土地。”

在陈峰介绍的过程中,林长风和沈逸云仔细观察他的表情和言辞,试图从中找出破绽。但陈峰表现得十分真诚,所说的内容也合情合理。然而,仅凭这一次交谈,他们仍不敢轻易相信。林长风笑着说:“陈先生的想法很不错,但如此重大的合作,我们还需要时间回去商讨。不过,为了表达我们的诚意,我们可以先互相交换一些关于日军近期动向的情报。”陈峰欣然同意。

会面结束后,林长风和沈逸云带着队员们返回根据地。在途中,沈逸云说:“这个陈峰看起来确实有合作的诚意,但总感觉哪里有些不对劲。我们还是要小心谨慎。”林长风点头:“没错,回去后让情报部门尽快核实他们提供的信息,同时继续留意他们的动向。”

与此同时,苏瑶在汪伪政府内部展开了紧张的调查。她利用自己的人脉和智慧,巧妙地向一些官员打听关于陈峰这股势力的情况。经过一番周折,她从一个与日军情报部门有密切联系的汪伪官员口中得到了一些线索。

这个官员告诉苏瑶,他曾听闻有一股抗日力量在日军内部被视为眼中钉,经常破坏日军的计划。但关于这股力量的具体情况,日军也了解得并不全面,只知道他们行动诡秘,实力不容小觑。苏瑶敏锐地意识到,这股被日军视为眼中钉的力量很可能就是陈峰所代表的那支。

为了进一步核实,苏瑶又通过其他渠道收集信息。她发现,近期汪伪政府曾多次接到日军的命令,要求加强对某一区域的搜索和防范,而这个区域正是陈峰所说的他们主要活动的范围。综合这些信息,苏瑶初步判断,陈峰这股力量确实在积极抗日,且与日军有过多次交锋。

然而,苏瑶并没有完全放松警惕。她深知,在这个复杂的局势下,不能仅凭这些线索就完全信任对方。她将调查到的情况及时传递给了林长风和沈逸云,同时表示会继续深入调查,务必弄清楚这股力量的真实面目。

林长风和沈逸云回到根据地后,立刻组织情报部门对陈峰提供的信息进行核实。经过几天的紧张调查,情报部门反馈,陈峰所说的一些关于他们袭击日军的事件确实存在,且与苏瑶从汪伪政府得到的线索相互印证。这使得抗日联盟对与陈峰这股力量合作的可能性有了更积极的看法。

于是,林长风再次与陈峰取得联系,邀请他们派代表到根据地,进一步商讨合作的具体细节。陈峰欣然应允,很快带领几名核心成员来到了抗日联盟的根据地。

双方在根据地的会议室里展开了深入的讨论。陈峰提出,他们希望能在联合行动中承担先锋部队的角色,利用他们对地形的熟悉和灵活的作战方式,为抗日联盟打开突破口。同时,他们希望抗日联盟能在物资和情报方面给予一定的支持。

林长风对陈峰的提议表示认可,但也提出了自己的担忧:“陈先生,贵方承担先锋部队的想法很好,但我们必须确保行动的协同性。先锋部队深入敌后,需要与后续部队保持紧密的联系和配合,否则很容易陷入危险。另外,物资和情报支持方面,我们会尽力提供,但也需要贵方在获取情报方面给予积极的配合。”

沈逸云则从战略角度提出了一些建议:“我们在制定作战计划时,不能仅仅局限于对日军据点的突袭。还需要考虑到日军的反击以及后续的发展。比如,我们是否可以在突袭成功后,趁机扩大根据地的范围,建立更稳固的防线。”

然而,在讨论过程中,双方也出现了一些分歧。陈峰的一名手下提出,他们希望在合作中保持相对独立的指挥权,认为这样能更好地发挥他们的优势。而抗日联盟这边则认为,既然是联合行动,就应该统一指挥,以确保行动的一致性和高效性。这一分歧使得会议气氛变得有些紧张。

林长风意识到,这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