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序(2/6)

,难怪《云海争奇记》这本书对武侠小说的发展、影响既深且远了:又如金庸所撰各书,类皆能犯能避,亦其一例;甚至古龙,自《铁血传奇》(《楚留香》)、《浣花洗剑录》、《名剑风流》、《绝代双骄》、《多情剑客无情剑》、《武林外史》、《欢乐英雄》、《流星蝴蝶剑》、《天涯明月刀》,以迄《陆小凤》各书,类皆务去陈言,自创新境,以今日之我和旧日之我挑战,所以内容、风格,多姿多采,亦是一例。

正因如此,上述四家,卒能成为武侠小说的四大宗匠,领袖群伦!而温瑞安的武侠小说,实可说是自古龙之后,变化最多的一人。试看他已出版的著作,约略可分为六大系列:神州奇侠系列特别着重在一个人的奋斗、成长,通过书中所述的各种情节和灾难,表现了人在艰难困苦中完成和超越自我,卒成高手的过程,因此详细描述了书中主要人物思想转变、形成的情况;四大名捕系列则强调正义应由官府维持,这是对法家“侠以武犯禁”理论的修正;白衣方振眉系列则阐明民族大义,提出汉贼不两立的爱国宗旨;神相李布衣系列,则借星相命理之学,暗寓教化世人之旨;七大寇则描绘人心的险恶,将人性丑恶一面,加以揭露,作为警戒;今之侠者一书,则更开武侠小说前此未有的路径,以文学之笔,既写实、亦浪漫地将现代侠者表现得淋漓尽致,实属罕见的佳作,置诸不肖生、还珠楼主、金庸、古龙作品之中,亦不能有所轩轾。凡此种种,可见温瑞安创作内容布局的变化多端。更难得的是每一系列都写得笔酣墨舞,艺术性极完整;在变化多端中,又有其不变的精神暗中操纵着,这是温氏写作艺术上的第一个特色。

大凡事物、学理的发展,必定远有所承,即使今天最尖端的科学如核子物理学,亦可溯源自纪元前六世纪古希腊的哲学家德谟克拉图,其他便可推知了。文学自不能例外,没有摹仿,绝不能创新;所以摹仿不一定是缺点,但只知单纯摹仿,而不知脱胎新变之术,才是缺点!文心雕龙物色篇说:“诗骚所标,并据要害,故后进锐笔,怯于争锋。莫不因方以借巧,即势以会奇,善于适要,则虽旧弥新矣。”虽太强调因袭的作用,亦未尝无至理存乎其中。统而言之,凡能点铁成金,推陈出新的,才是伟大作家。杜甫号为诗中之圣,而论者赞许其能“集大成”,集大成就是善于继承前人写作优点而又有所改进。在此点而论,温瑞安的才能尤其表现得卓荦。温氏创作武侠小说,最初受倪匡的影响很深,后来亦受古龙的启示,但能入能出,在学习摹仿之后,即自脱胎,凝成自己的风格,而与倪古二人不同,这是善于学习的表现。推而广之,如四大名捕自清代侠义公案小说得到灵感;骷髅画自耶苏覆盖尸体布发端;血河车虽是根据同名旧作改写,但与原作比较则远胜原作。至于偶阅蜀山剑侠传绿袍老祖段,遂有开谢花之作,这就是西晋陆机文赋所说的:“谢朝花于已披,启夕秀之未振。”这些都是“启夕秀之未振”的好例子。凡是有志文学创作的人,正宜在此处留心体会,并加以实践。近一年来温氏更因受武侠小说批评专家叶洪生所编近代中国武侠小说名著大系的感召,正埋头从事于民初以来中国武侠小说的研究。以他本已具备的善于摹仿、善于脱胎的天赋,在广泛钻研各大家作品之后,行见其集诸家之大成,百尺竿头,更进数步,完成自己更伟大的风格和成就,这是可以预见的!这是温氏写作艺术上的第二个特色。

武侠小说,先天上是以浪漫的、夸大的笔触,来表现人类埋藏在心底的某些超人的理想的;而人类的喜爱阅读武侠小说,多少亦有借此幻想扩展自己能力的意图。正以武侠小说的所长、所侧重的地方在此,故对于故事情节,武功的惊人等,能够尽力铺写,精采迭陈;而于人物性格、心理方面,未免有疏失之处;即使以还珠楼主的伟大,于此亦有所不足。但还珠楼主以后兴起各名家、便开始尽力弥补此缺点。温氏的武侠小说能突过前贤的,人物个性的鲜明,当是其中之一。温瑞安幼年在马来西亚组织天狼诗社,青年时代在台湾设立神州诗社,所结识的志同道合的诗文、侠义的朋友、动以千数。而温氏幼承庭训,精通相人之术,所以观察力受其相术的影响,特别精细敏锐;以其观察人性所得,取精用宏,表而彰之,遂使其笔下的人物——不独主要人物,甚至包括配角——都具备鲜明的个性。正惟温君对此独具心得,加以细腻描写,况且温氏平日喜结交各类朋友,上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