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4章 流年,时光未央(完结)(2/6)

同时,节度使也不能专职于一地,甚至干了一辈子,亲信遍地,不是他的儿子继承节度使,就要出乱子的情况也不能出现了。

最多八年,节度使必须轮换。

一系列的制度,既保障了节度使的权力和地位,又最大程度地削除了隐患。

这个时代,敢于造反的节度使本也没有几个,如今朝廷又是蒸蒸日上,国力益加雄厚,谁敢对抗朝廷。

况且,赖观复、顾沐恩,还有江南节度贺兰崇胤,还都干的有声有色,唐治的军事改革,自然也就无比顺利了。

江南这边,遵照唐治的吩咐,顾沐恩把绝大部分精力,用在了建设水师上。

前期的时候,这么烧钱,其实阻力是很大的。

朝野都有大量的人反对。

但是在第五年的时候,唐治觉得是时候把水师拉出去遛遛了。

水师这一趟出去,可不只带着劲弩长矛,还带了江南士族派出来的大批精明的商人。

在第六年五月中旬的时候,船队回来了。

走了半年的船队,带回了如山的财富。

一切杂音,瞬间消失。

这个年代,可没有什么腐儒,而且恩威抚远的理念,是深入民心的。

既然出海大大地有利,江南很多的反对者,立即变成了疯狂的拥戴者。

唐治走出去的计划,也顺利开始了。

对于水师的强大,唐治倒不担心。

水师再强,也离不开陆地,久离陆地的话,只能萎缩成海盗。

于是,他开始放心地把目光投向了西南。

这几年,由徐伯夷、息夫人、被唐治热情挽留,迟迟不能回叶茹,已经死心踏地的洛昂达,精心设计了一系列针对吐蕃的计策。

这些计策,是颇为见效的。

在唐治登基第八年的时候,吐蕃发生内乱,他们的王被叛军驱逐,不得已向陇右求助。

陇右顾沐恩、河西赖观复早就是参与了针对他们计划的边陲将领,于是他们立即汇合叶茹出兵,以帮助吐蕃王平叛的名义,杀了进去。

前朝大炎立国之初,天下仍乱着,唐治的先辈曾经付出重大代价,向吐蕃借兵。

彼一时,此一时也。

现在的吐蕃,重复了大炎的故事,却没有赢来大炎的结局。

本就渐渐失去权威控制的吐蕃,随着唐军的杀入,立时土崩瓦解了。

早就脱离的叶茹,率先奉遥在神都的洛昂达为王,自立了。

其他四茹,立即有样学样。

吐蕃王的本茹,在他归来之后,居然还分裂成了三个,其中两个分别与叶茹和另一个茹结盟了。

吐蕃一时间竟出现了八个王。

而这八个王手下的领主们,有些实力强大的,被控制不严的,还在效仿他们曾经的茹本,继续玩自立。

吐蕃王朝的崩溃,让这片土地上曾经极其强大的一个帝国如昙花一现,前后不过百余年,从此不复存在。

唐治觉得,是时候让洛昂达回去了。

洛昂达三位夫人,都已成了气候。

如今洛昂达回去,纵然他们是夫妻,叶茹也会撕裂成四个派系。

而且,唐治打算让旦增喜绕一起回去。

这几年来,旦增喜绕一直在他身边做司言女官。

司言女官是息夫人息尚宫手下第一女官,掌宣传奏启。

所以唐治接见大臣,拟定条陈、批阅奏章,她都是侍奉在侧的。

在这个过程中,耳濡目染,旦增喜绕学习了很多的政略知识。

唐治有信心,她所掌握的政治斗争的手段,在叶茹那个粗犷的游牧势力中,是有降维打击的作用的。

但,旦增喜绕不肯走。

已经出落成大姑娘的旦增喜绕理直气壮地看着唐治:“臣一直追随在陛下左右,陛下应该清楚,臣对陛下的心思。”

旦增喜绕红着脸蛋儿,但是草原儿子,胆子就是大。

“陛下如果让臣回去,臣就回去。臣跟陛下可是学了不少东西,陛下应该相信臣的本事。别看人家是个小女子,给我十年功夫,我能一统吐蕃,陛下信不信?”

旦增喜绕杏眼圆睁:“陛下还要让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