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宁打屁股,也不关禁闭(3/6)

体之术,让我大*士如虎添翼。就这些,已让老夫惊为天人,不想,你竟培育出亩产五十石的奇粮。见到冲儿书信,老夫尚以为是这逆子胡说八道,世上哪有如此庄稼,直到左武卫公函传递到凉州,老夫才知此事竟是真的,星夜快马加鞭赶到兰州。可惜,无缘得见祥瑞,诚是憾事,不过能见到贤侄也不枉老夫星夜百里啊。你与冲儿年纪仿佛,当互相友爱,互为诤友,老夫期盼着你们建功立业的一天。”云烨躬身称是。

“来来来,随老夫进帐,好好说说这些事情的原委。”长孙无忌拉着云烨进帐,却见李承乾正在内侍的帮助下手忙脚乱地更衣梳头,见到这些,长孙无忌的脸拉了下来。李承乾顾不得梳头,连忙见礼:“外甥见过舅舅。”

长孙无忌恭恭敬敬地回礼:“太子殿下多礼了,殿下在左武卫所作所为臣已知晓,能与军士同甘苦,共患难,见州城不入,不独享安逸,臣甚是欣慰,可不知太子现在衣冠不整是何道理?”李承乾低头不语,羞愧难当,好不容易放纵一回,就被舅舅抓个正着,不知如何回答。

云烨在一边接话:“这全是小侄的错,小侄与太子打赌,看谁先做完五十个俯卧撑,不想太子殿下首次做此身法,故而全身狼藉。”长孙无忌很奇怪,“何谓俯卧撑?”“是一种基础的锻体之术,可增强臂力,腰腹之力,心肺机能也会增强。请太子殿下给左武侯大将军演示一下。”李承乾很自觉地趴地上做了几个标准的俯卧撑。

“哦,原来如此,倒是老夫错怪了,太子殿下勿怪。”任何聪明人都不会对自己从未接触过的事物作出评价,因为很容易出错,智者所不为也,长孙无忌本来就是聪明人中的聪明人,当然不会再去追究太子为何衣冠不整的小事了。

不用云烨再多嘴,李承乾就把祥瑞的前因后果细述一遍,听得长孙无忌心潮一波接一波地涌起。多年战乱耗尽了中原大地的元气,虽然李二与群臣兢兢业业地打理这个国家,但是底子太薄,一时半刻改变不了国家依然贫困的事实。再加之李二毕竟得国不正,弑兄、杀弟、逼老父潜入深宫不再现世,自己才登上皇位。这就给野心家一个绝好的造反借口,这次幼良造反就有动乱的影子。这时期急需一个天大的好消息来平息弑兄杀弟的后果,云烨此时献上土豆无疑是最好的礼物。翻遍史书,历朝历代谁有过亩产五十石的粮食?这不是祥瑞,还有什么能称为祥瑞?土豆的出世不但解决了粮食不足的忧虑,在政治层面上更加对李二有利,借此天降祥瑞的名头,可兵不血刃地平息国内的反动势力,借天之名行王霸之实。

长孙无忌乐呵呵地走了,连儿子被老程关在土牢之事也不闻不问,仿佛那里面关的不是自己的儿子,而是一个陌生人。云烨后来才弄明白,这满大唐敢把太子关进土牢的人只有程咬金一个,他连皇帝陛下都关过。当年老程在王世充手下当将军,洛阳城下与还是亲王的李二作战,老程将李二牢牢围在困龙岭的一个石窟内整整两天,要不是秦琼带着程咬金反水,早就没有秦王百骑破窦建德十万大军的故事。再加之老程是一位真正的军人,执行军法一丝不苟,在老程面前,只要在军营,就没有什么太子、小兵之分,只有必须执行军令的士兵,犯了哪一条,就按哪一条执行,从无例外。难怪长孙无忌不去求情,再说不就关四天嘛,没见老程的儿子也被关着,这情谁能求下来?

长孙无忌根本不担心老程的公正性,挟私报复可不是老程的一贯作风,既然被关起来,那就一定有被关的道理。确定了土豆这个惊天祥瑞,他从未像现在一样对大唐的未来充满信心。大唐有睿智的君王、勇猛的将领、足智多谋的名臣、敢于效死的士兵,再有土豆补齐了最后的短板,没有理由不出现“文景之治”的盛世场面。只要一想到这儿,他就激动得想大声向全世界宣布,大唐盛世要来临了。

天空中从始至终都没见到过大雁,北雁南飞只是一个传说,陇右到底是一个荒僻之地。三里之城、七里之郭,这就是兰州城最真实的写照,整座城池依山而建,墙高不过丈二,厚不及六尺,黄土夯成,女墙上的垛堞豁豁牙牙如同老人的瘪嘴。城门上插的唐字旗也蔫蔫地耷拉着,除了偶尔在城墙上巡逻的士兵,整个城池就如同一座死城,静悄悄的。

云烨勒住马缰,大青马无奈地停住脚步,身后程处默、长孙冲和李怀仁变成了话痨。他们只是为说话而说话,至于说什么估计连他们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