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二)(1/12)
926年1月军校改组后,又增加了苏联研究、工人运动、农**动、学生运动等课程,总数达26门。内容十分丰富,涉及范围也很广,不仅包括作为指导思想的三民主义,而且兼容了其它先进的思想,尤其是对于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学习。作为军校党代表的汪精卫曾在训令中提及:除切实接受党的训练,努力研究本党主义,凡本之一切出版物皆须细心阅览外,更必须注意世界潮流。所以关于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等书籍,以及表同情于本党或赞成本党政策而极力援助本党之一切出版物,除责成政治部随时购置外,本校学生皆可购阅。这种兼容并包的政治教育课程和内容,对于提高学生的政治觉悟和思想水平起了巨大的作用,较好的实现了纲要所要达到的目的。
政治教育中最典型的、最具影响力的即是政治工作。政治工作制度是黄埔军校仿效苏联红军建军制度而建立的,开创了中**校史上政治工作制度的先河。也正是因为其有效的政治工作,使得黄埔军校的学员不仅知道枪是怎样放法,而且知道枪向什么人放。其士气与战斗力是旧军队所无法比拟的。黄埔军校的政治工作与**人尤其是周恩来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周恩来到黄埔军校之前,政治部只是个空架子,几乎是没有进步的政治工作可言。周恩来担任了政治部主任之后,把大量的时间都放在具体工作的落实上,提出政治部要做好三项工作,其一是向新成立的校军教导第一团选派党代表;其二是建立‘‘青年军人联合会‘‘,出油印壁报《士兵之友》;其三是建立政治部正常工作秩序和政治工作制度。最后还进行了分工,制定了工作细则。其中,政治部服务细则规定:全校官长、员生、士兵、夫工负有政治训练或指导之责,使其具正确的政治知识,增进革命精神,自觉的遵守革命纪律。对外负宣传组织及政治指导之责,务使人民确知革命军为被压迫民众谋利益而奋斗,以实现总理武力与人民结合、成为人民的武力之遗训,而收军事进行上得人民帮助之实效。黄埔军校的政治工作自此便蓬勃开展了起来。通过各种形式,诸如政治演讲、政治讨论会,并专门设立政治问答箱有效地开展政治教育工作,养成了军校学员高昂的革命热情、旺盛的革命斗志和勇敢的牺牲精神。
黄埔军校在注重三民主义建军的同时,从未放松对于学员的军事教育,着力贯彻政治教育和军事教育相辅而行的原则。在《政治教育大纲草案》中规定,使学生彻底了解军事学术和军事缎练,对于革命意义上之重要,要求学生必须有军事知识,而且身体强健,方能担负将来军队中为革命工作之责任。为此,黄埔军校制定了科学的教育训练科目,分为学科和术科两类,并在实践中不断的展和完善。黄埔军校制定的第一期军事教育科目中,学科方面,最初教学生以步兵操典、射击教范、野外勤务令等基本军事学识,继则教以战术兵器交通筑城等四大教程。术科方面,对学员施以制式教练。第二期的学生,开始有专业之别,即分为步、炮、工、辎、宪兵五科。各科学生都有特定的必修科目。如工科学生,所授学科为:式兵操典、射击教范、筑垒教范、架桥教范、筑营教范、通信教范、交通教范、爆破教范、坑道教范、步兵教摘要、野外勤务摘要、夜间教育等。术科方面,除制式教练与步兵略同外,其他有筑垒实施、架桥实施、爆破实施、筑营实施、坑道实施等。第三期学生所授的学科,仍以四大教程为主,另外还需学习军制学、马学、经理学、卫生学等。术科分为教练、野外演习射击、夜间演习、技术、马术、工作实施、典范令等几大块,内容较前两期有了较大的进步。第四期军事学教育,又增加了兵器学、地形学、测图演习等,所学内容更符合战争需要。军校的军事教育十分强调演习课,术科差不多除了操场基本教练之外,大多都在野外演习。演习时学生形态逼真,战斗气氛非常浓。
军校除了对学生进行学术科的教授外,还定期举行军事演讲。军事演讲有普通和特别之分,普通演讲旨在灌输军官必要知识,特别演讲专为介绍军事上特别或新学识,或报告各种战役经过,或其他军事上种种问题,对军事学术科的教育起了很好的补充作用。
军校在上述办学思想和原则的指导下,培养了一大批政治素质高、军事理论基础扎实、军事技能过硬的创新性人才。
第二,采取学校教学与现实斗争相结合的原则,使学生锻练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