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兵败宁远(1/6)

袁崇焕有一批训练有素的兵将,取其城,着实不易呀!”

努尔哈赤听了张铨的口气,有些恼怒,他压住问道:“你今天来是想破城救人,还是想动摇我的军心?”

张铨慌忙施礼,说道:“小人只有破城人关这意,岂敢来此摇军心?”

“好你的诚意何在?”

努尔哈赤如同审讯一个俘虏,“毫不客气地问道:张铨连忙从怀里掏出一卷裱糊粗制的长卷,铺在殿旁的长几上,说道:“汗王您看!“努尔哈赤瞥了一眼,发现是一张《九边图》,就紧走了两步,低头细看。

只见图上清晰地绘着辽宁省东,苏州,宣府,大同,偏关,榆林,宁夏,固原,甘萧等几个地段边防的重要标记。

努尔哈赤早就听过《九边图》,但从未亲眼见过,眼下偶然目睹,顿觉心胸开阔。

张铨见汗王举起兴然,说笑道:“汗王,卑职不仅想陪你攻下宁远,还想直入中原,横扫九边,斩尽杀绝污吏贪官,昏君腐臣!”

张铨年轻时曾在京内参予绘制《九边图》,近几年隐居深山,无事可做,就独自照《九达图》当年的样了绘了这张默记的《九边图》,希望有一天能重整山河,恢复盛唐之治,张铨望着此图,又对汗王解释道:“不是卑职无诚意,而是觉得眼下时机不利。”

“何以见得?”努尔哈赤低头看着图,反问道。

张铨凑到努尔哈赤身边说道:“多听说朝延要派高第接辽东经略,此人是魏忠贤的党羽,根本不懂军事,他懦弱无能,胆小如鼠,只要一换上他,再取宁远则事半功倍!”

努尔哈赤思虑了片刻,忧虑说道“那梨花和我派去的范文采等人,如何解救?”张佳说道:“我们可以采取此缓兵之计,尔后看准时机,突然发兵。”

汗王与众臣商议,一致赞同。

过了数月,果然传来高第走马上任的消息。

这天,高第冒着关外凛冽的寒风,坐着四人指的小轿来到宁远城。

他进城的当天就把守城明将,四十二岁的袁崇焕叫到衙内,下令道:“撤除锦州,右屯等地的全部军营,退守山海关!”

袁崇焕当即反对道:“兵法有进有退,已经收复的地方,怎能随便放弃?

若锦州等地一丢,宁远等地便受到威胁,山海关就若失去了屏障,未将之职就是守住宁远城,若死就死在这里,我绝不能撤退!“高第一时气得嘴唇发紫,吼道:“小小边官,竟敢违抗军令!”

袁崇焕蓦地站起,抽出腰间的宝剑,毫无惧色地说道:“大人若逼我退出宁远城,我就死在您面前。”

高第无可奈何,只好让袁崇焕留下几千明军驻守。

第二天,高第就传令锦州,右屯,大凌河,松山等地的明军,立即拆除守城器械,火速退人关内。

退令一下,那些怕死的明军,就一窝蜂似的涌向山海关。

在辽西各地的在道小路上,到外挤满了车马驴骡,步骑官军,被迫弃家丢园的百姓。

一时之间,哭声、叫声、响彻大小凌河上下。

冻死,饿死,挤死,被马踏死的妇孺老人,不计其数,如同秋后田野上的高粱秸捆丢在路旁,无人过问不久,这些情况传到沈阳。

这天,老汗王手捧手炉坐在八角殿,接到了辽西一次又一次探马的密报,高兴得一次次放下手炉,脱下蟒饱,在大殿踱着方步,拍腿叫好。

天命十一年(1626)正月十四日,老汗王决定西征,救回被明军扣押的范文宪,梨花等部将及亲人。

自广宁之战后,八旗兵并未参加过大规模的战役,兵将们经过几年的养精蓄锐,满洲军显得更加兵强马壮,土气高昂。行军路上尽管风雪弥漫,但一个个士兵依然精神抖擞,高歌猛进。

正月二十三这天,努尔哈赤率领的十三万大军浩浩荡荡地来到宁远城北。他骑在一匹蒙古快马上,眺望远处的宁远城廓、门楼。暗自思忖道:“朱方良之辈能把范文宪、梨花藏在何处?此处如何攻取?”

兵马越走,离广宁城越近,在离城五里许的地方,努尔哈赤举目看去,只见城地严整,军士环城而立,刀出鞘,箭上弦,几尊新式火炮,如同雄狮蹲在城头,威严无比。努尔哈赤暗自赞佩袁崇焕守城有术,治军有方,努尔哈赤正思虑如何攻城,忽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