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2/7)

王妃”的年纪绝对不小了,她又不是武林中人,她能长途跋涉的到“张家口”来,领导这种行动么?

如果不是“平西王妃”,又何来娘娘!

李诗一时也猜不着,想不透,其实他也知道,这不是顶要紧的事,要紧的是得尽快找到他们,予以阻止。

可是,上那儿找他们去?

李诗心里想着事,脚下不辨方向的顺着大街走,忽然,他的目光扫到一条人影,一条黄色人影,他忙凝目看,看见了,那是一个身穿黄衣的汉子,正横过大街进入一条胡同。

这种黄衣,对李诗来说,有点熟悉,相当初他在“张家口”到“热河”的路上,碰到的“日月会”的人,就是穿这种黄衣。

那汉子难不成是“日月会”的人,真要是,他们怎么会在这个节骨眼上出现在“张家口”,是巧合还是……?

李诗脑海里这么转着,脚下也就跟了过去。

他跟着黄衣汉子进了那条胡同,黄衣汉子二直往前走,走了十几家才停在一户人家门口敲了门。

这户人家不是小门小户,是座大宅院,李诗隐隐约约的听久有马匹低嘶声跟驼铃声,显然,这户人家里有马匹,也有骆驼,恐怕还不在少数。

这黄衣汉子敲门很有节奏,显然是一种暗号,门很快的开了,没看见开门人,那黄衣汉子一脚跨了进去,两扇门很快又关上了。

现在,李诗几乎可以肯定,黄衣汉子十之是“日月会”的人。

“日月会”的人在这节骨眼上出现在“张家口”,而且是这么样大队人马,他们要干什么?

李诗看准了附近一屋脊,捷如一缕轻烟的窜了上去。

上了屋脊,掩蔽好,居高临下,不但看见,而且看得一清二楚。

院子里,从外壁墙到堂屋,面对面的站了两排黄衣人,个个个头儿精壮,神情骠悍。

两边厢房里,有人影走动,想必里头也有不少人。

两边的跨院里,拴着不少马匹跟骆驼,马是蒙古种健骑,骆驼则清一色的千里明驼,数数竟有几十匹之多。

这又是怎么回事?

正看之间,堂屋里出来了人,六个,一前二后三个黄衣人似乎是送客出来。那三个客人,看得李诗为之一怔。

三个客人不是别人,竟然是那位董老带着他两个部属。

正怕踏破铁鞋无觅处,那知得来全不费工夫。

董老到这儿来干什么来了?

“平西王府”的人,怎会跟“日月会”的人搞在了一起。

只听董老道:“那就等贵会龙头大哥到了再说。”

送客的为首黄衣人是个中年人,长得相当白净,随听他道:

“请代为奉覆贵上,等我们龙头大哥一到,我马上派专人奉知,到那时再安排贵我双方会面的时地不迟。”

董老没再说什么,带着他两个部属往外走,白净黄衣人则带着两名手下送了出去。

“日月会”的龙头大哥要来,还要跟董老这方面的人会面。

这是干什么?

已经是不想可知了。

白净黄衣人送客送到门外,董老带着两名部属往胡同里方向走,客人一走,主人进去了,大门又关上了。

李诗提气腾身,向着董老追了过去。

董老带着两名部属走得飞快。

李诗保持个不近不远的在后跟踪。

董老没想到后头有人盯稍,更没想到会是李诗。

李诗跟的这一趟不近,都出了城,出城往西,约摸一盏茶工夫,到了一座庄院。

相当大的一座庄院,周围种满了柳树,往外头看,几乎把整座庄院都遮住了。

跟着董老等三人到了离庄院约莫五十丈外,李诗知道不能再这么跟了。

因为他发现了人,明桩暗卡,成一圈的护住了庄院。

很明显的,那位娘娘的凤驾,一定在这座庄院里,而且那位娘娘的身份一定不低。

明桩也好,暗卡也好,那是防一般人的,怎么能防得了李诗这种修为的人!

董老等三人经由庄院大门进了庄院,李诗也经由一棵枝叶茂密的柳树,落坠未惊的进了庄院。

进庄院,往里走,过前院,进后院,偌大一片后院花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