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回 剑气森森惊世骇俗(2/9)
府乃是古代名都,自周汉以迄隋唐请朝,均以此为国都,历千年之久,名胜古迹之多,不在话下。
这天他们出了城北,眼前廓然,一片平原,麦秀离离。千年之前,这里的繁华壮丽,却是天下之冠。
钟荃读的书不少,经金头狮子贾敬提说之后,漫步走过唐代两内花坟地,经大安宫、歌武殿,远望大明宫内的走马斗鸡台、三清殿等遗址,不觉感慨丛生。
行行重行行,他们穿过两壁高大的土垣,这便是汉代豪华京城的东南第一门青门。
由门测斜坡,走上城头,放眼四望,周围只是一片金黄翠绿。只有好些高峨的古宫遗址,和深凹清河故道,散处深黄色的田野之中。
钟荃低声讽咏着古诗中彼黍离离一章,心中起了同样的感慨。细数二千多年的历史,不过是一部帝王兴亡史,然而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却是无可否认的事实。
于是,他开始想到一些未曾想过的问题。如今正是异族人人主中原,他作为一个汉人,似乎不能免匹夫之责。他微唱一声,摸出一支红白脂玉刻制的玉尺,轻轻地摩抚着上面的小字迹,那是‘次明国库藏宝”六个小字。
‘明朝已经亡了,”他忖想道,“而清也终必会归于灭亡,历史的教训便是这样。那些高高在上,握住天下绝对权力的人,最后定是因为欲望无限度地扩张,结果被人民所弃。当然清室应作别论,凡是汉人,也该反对这个政权,可是我又得干什么呢?”
贾格两人,见他呆呆立着,哪知他正在想着这么巨大的国事问题。贾敬道:“师叔,再过去还有长乐、未央两宫遗址,那未央宫故址处柏树纵横成行,更有桃树千株,还有一点看头。”
钟荃一时也不知想到什么地方去了,不觉哑然失笑,应言甚好,便一同步下城头。
游玩了一天,增广胸襟不少。第二天,便到著名的大慈恩寺。寺中大雁塔七层矗立,甚是庄严。乃是由唐三藏玄类法师设计建造,用以贮藏由天竺求回的佛经。在唐代时,新进士在曲江赐宴后,有所谓雁塔题名之举,便是这座大雁塔了,至今传为千古士林佳话。
之后,三人驱马直奔城南二十里处的兴教寺。这寺占地极广,寺中林木郁葱,浓荫盆覆。入了寺门,立觉炎夏盛暑,一齐祛涤。寺门外远屏着终南山,风景绝佳。
三人转到寺左,一座高达五层的骨塔矗立着,那便是玄类法师骨塔。
钟荃瞻仰一番,回头不见贾请两人,料是彼此无意中走失了,便仁立在塔前等候。
过了好大一会儿工夫,还不见两人寻来,当下转念不再等候,迈开脚步,在寺中四处参观,顺便碰碰他们。
哪知沿寺走了一匝,还碰他们不着,转出寺门看时,三匹马仍然系在外面,一个小和尚正拿马料在喂饲。
他走过问道:“小师父,你可曾见到我另两位朋友下落?”
小和尚翻翻眼睛,答道:“没有,是知客命我来喂马的,客人你去问问知客?”
钟荃问悉知客僧法名唤做无住,便一径入寺寻问,穿过大雄宝殿,至后堂见到几个中年和尚。他抱拳寻问时,一个和尚侧着眼睛,瞧他一眼,在鼻孔中哼一声,道:“你找无住禅师干吗?你跟他认识吗?”
钟荃摇摇头,正想说出同伴走失之事,那和尚已道:“无住禅师岂是随便见得到的?他没有空!”
他愣了一下,忖道:“知客憎不招呼客人,要来干么?”口中却道:“在下不过清托他一点小事……”
“不成,不成,”那和尚大声截断道,“等会儿府台大人的公子,要来本寺进香游赏,他忙着咧,你还得赶紧离开本寺,否则,哼广另外一个和尚插嘴道:“无住样师太忙哪!你一个乡下人,会有什么事要求他?有也得等明儿再来。”
“走吧,走吧,别罗嗦了。”那和尚十分不耐烦地摸他。
钟荃心中有气,敢情这些和尚狗眼看人低,以为自己要向那知客增求些什么。
当下低头瞧瞧自己身上,果然觉得乡巴佬气得很,却发作不出来,不愿再瞧他们势力的样子,门声开步便走。
“喂,你打这边走呀,喂,你往哪儿去?”一个和尚一叠声地喊着。钟荃不管三七二十一,放腿便走,转眼穿出殿后,绕过一处树丛,那些和尚再也找他不着。
走了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