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古塔奇事(0/19)

巫山的龙头峰,左右是千寻深谷,前临长江,后依绝壁。

峰顶有块数亩宽广的平地,疏落着几株松柏,风景宜人。

虽非寻幽探胜之处,却时常有人来来往往。

虽无寺观、庵堂、名刹,却有一座七级古塔——相传两百年前,每逢船只经过这龙头峰下,时有狂风骤起,骇浪滔天,吞噬了许多船只,遭难的客商,更不知其数。于是,凡经过此处的船只商贾,无不提心吊胆,惶恐不安。后来,有一行脚老僧至此,慧眼看出狂风骤起,骇浪大作的原因,乃是一条独角怪龙在此作怪,

自此之后,果然,峰下长江再也没有狂风骇浪之事情发生了。

花开叶落,春去秋来,老僧筑塔至今,已是两百多年了。但,谁会想到,两百年后的今日,峰下江水虽然风平浪静,峰上古塔却起了滔天风波。

请看,塔门之上“镇龙塔”三个字,已被人更改为“姻缘塔”,而还加上了一副对联——

“应趁春风桃李花开日,

莫待秋雨梧桐叶落时。”

塔名和对联,均系以极上乘的金刚指功所书,凹深三分,笔划苍劲,上涂红朱,鲜艳夺目。塔前塔后,新尸狼藉,腐体横陈,白骨嶙峋,坟墓林立;弥漫着无边的恐怖,无限的肃杀!更令人难解的,塔内竟然不时飘出“叮叮咚咚”的琴声,而其音韵幽怨、凄凉、悲怆、怅惆,随风飘荡,像哀悲鸣,像杜鹃泣血!

谁将“镇龙塔”更改为“姻缘塔”?

谁在塔门两旁加上这副对联?

不用说,定是塔中的弄琴者。

然而,“塔中有毒,人者必死”这是众人周知的事,此人居然能长居塔中,弄琴自愉,再说,他所更改塔名,及增加对联,是什么意思?这当真是一个难以解释的问题。

这怪事之出现,半年不到,即震撼了整个江湖,尤其武林中的少年人,简直像着了魔发了狂似的,巫山龙头峰,成了他们成名立业的向往之地,脑子里满是绯红的彩色,口角噙香,不时念着那副绮丽的对联:

“应趁春风桃李花开日,

莫待秋雨梧桐叶落时。”

敢情,他们都把塔名和对联的意思,解释为“凰求凤”,更把塔中的弄琴者,想像为一个仙女。

仙女求偶,谁能不为之着魔、癫狂、憧憬向往呢?于是,道听途说,谣言频传,今天传到少林寺俗家弟子戚家仁,身怀避毒“甘露珠”,正往巫山访塔;明天又传到伍家庄庄主伍伯铭,家传的“冷香宝玉”可避塔中之毒;今天传塔中有筑塔老僧的遗物,得了可称霸武林;明天又传塔中已然无毒;弄得那些为名的武林健者,为色的少年英雄,头昏脑胀,今天奔东,明天奔西,一场血战,接连不止。结果,塔中依然蕴藏剧毒,而“甘露珍珠”和“冷香宝玉”,也均无避毒之效,只是塔中是否有筑塔老僧的遗物,却仍然是个谜,徒然白流血汗,而仇怨抑结。但,那些为名薰心之徒,却仍是不肯死心,挖空心思,想尽办法入塔并相互监视,以防有人想出入塔不死之法,悄悄得去那塔中的人和宝物。

斜阳殒落,夜慕垂罩,龙头峰顶,鬼火簇簇,秋萤点点,使这座神秘的古塔,平添一份恐怖。

蓦地,两条人影幽灵似飘上峰顶。前面的,是个剑眉星目,玉面朱唇,潇洒脱俗,神采奕奕,年约十六七岁的蓝衣书生,后面的,却是个方面大耳,鼻直口圆,五柳黑髯,气宇不凡,年约四十七八岁的白衣文士。那蓝衣书生一到峰顶,即急走向古塔——

蓦然,一阵“叮叮咚咚”的琴声自塔中飘出。书生闻之微愕,接着,脸呈兴奋之色,走到古塔门前,喃喃低念塔名和对联,一遍又一遍,似乎这塔名和对联,含着无尽的滋味。

文士登峰后,似恐有人在此埋伏,即四下搜视,竟不知书生已到了塔前,偶一回头,只见书生痴立塔前,不由又惊又恐,猛地跃到书生身后,“啪啪”就是两记耳光,打得书生俊脸红肿,眼前金星飞窜,摇晃欲倒。

接着,厉声喝道:“没有出息的东西,你不肯念书,又懒惰练武,这也罢了,却一味在风花雪月场所用功夫,这等妖言魔语,竟也信而为真,难道不想活了不成?”

书生垂首听训,虽然满腹委曲,却不敢诉说,只呐呐的道:“爹教训得是,元儿不敢了。”

文士叹了一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