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十年不晚(0/2)

“很好!”顾承默默点头。有了炎龙支持,傻子才慢慢争权夺利。大汉已是接近风雨飘摇,再退一步,就将万劫不复,顾承争的就是速度。当然,欲速则不达,顾承并没有得意忘形,他知道即便有炎龙之助,也无法瞬间收服人心,更别提皇朝帝位。平海王此言更是很难说有几分真心,几分试探!所以顾承面容一肃,俯视着平原王:“皇叔此言何意?”平原王感到那股君临天下的威严,心中无比惊诧:“如此气度,古帝转世?”灵帝有紫薇星力,都没有这样的威严,这皇子才多大,怎么如同当了数十年皇帝一般,还是那种英明圣武,乾坤独断的一代雄主?似乎唯有皇朝秘册内记载,上古大帝,九九至尊,陨落之后,至尊位格与魂魄相融,不入地府,散于天地间,若与生灵结合,便谓之转世。这种转世并非重生,前代记忆不在,但所具的位格之力仍存。若为草莽,就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若为权臣外戚,那就是天生反骨,觊觎帝位;若是嫡系皇子,名正言顺继承皇位,将一发不可收拾,是为天生大帝,哪怕在家国危难时,也能力挽狂澜,成就不可思议的事业。王莽就是古帝转世,因此大汉皇室对于此事十分重视,平原王有此联想,实属正常。顾承见他面色阴晴不定,伸手扶了过去:“皇叔累了,请起吧!”平原王心中一动,肩膀一抖,传递出一股力道。顾承双手如封似闭,尽力一挡。两人脚下的地面骤然龟裂,险些坍塌。“八部龙典,接近大成?”“古帝转世,确定无疑!”平原王控制力度妙到毫巅,立刻判断出了顾承的炼精境界,心中已是再无怀疑。东汉两百载七世十三帝,数万皇室子弟,从来没有过龙灵初步觉醒,就有如此翻天覆地变化的例子!毕竟龙灵相当于天赋,觉醒后可以突飞猛进,但至少也有个时间,不是一蹴而就!实际上,顾承在小世界十年时间,各种大战交锋,磨练感悟,才有了如今的成就。将十年之功,归于一瞬的平原王,再度跪下,已是真心实意:“臣冲撞殿下,罪该万死!”之前他内心不平,炎龙涉足皇权之争,不再公立,皇族不可能完全服从命令。可现在,大皇子乃古帝转世,炎龙所为就是再正确不过,明明有这等可成千古一帝的苗子,还不尽力辅佐,那才是愚不可及!这一刻,平原王想起了灵帝的昏庸,宦官的专权,甚至传音道:“炎龙有令,皇族自当遵从,陛下历事岁久,念欲退闲,殿下可速速登基!”这话的意思,就是起皇族之势,以炎龙为由,逼灵帝禅位。炎龙乃刘秀一手缔造的护国神兽,地位等同于这位东汉的开国皇帝,一直在庇护着他的子孙,再加上灵帝本就昏庸无能,大皇子乃嫡长,炎龙属意其继位,绝对可行。迎着平原王眼中炙热的光芒,顾承却是断然拒绝:“逼父禅让决不可为,祖制不可废,我大汉更不能乱!”这种行为,和赵扩被群臣裹挟逼父禅让的性质一样,都是名不正言不顺。黄巾之乱已经爆发,各方大敌隐现,顾承若是这时登基,内外不稳,恐怕不仅救不了大汉,反倒提前灭亡。“殿下!”平原王急于从龙,还想再劝,顾承已经转向守将:“起来吧!”“多谢殿下为我等报得大仇!”守将死死看着日精轮内的张角元神,露出畅然之色,深深拜下,将头抵住手背,再缓缓起身,却是英姿勃发,气度沉凝。顾承打量着他:“你叫什么名字?”眼前的守将虽然被张角玩弄于鼓掌,但能在年纪轻轻成就无双境的,都是百万中无一。要么生而点星,得星辰之力灌体,凡俗境自然飞速成就,属于天赋异禀,非后天能够企及;要么家学渊源,如天下八大世家,嫡系血脉中的长子,倾尽资源培养,也可少年有成。而这守将两者看来都不搭边,那就是后天际遇,说不定将来也是赫赫有名的人物。果不其然,守将强忍激动,大声答道:“回殿下的话,末将徐晃,表字公明!”顾承微微颔首。徐晃啊!未来曹操麾下五子良将之一,张辽名气最大,但实际上徐晃战功毫不逊色。这位大器晚成的将军,在破刘备、吕布、袁绍时皆表现出色,剿灭马超时更是居功至伟。之后关羽围攻樊城、襄阳时,徐晃率军救援,声东击西,接连攻破营寨十余屯,逼得关羽不得不退兵,长驱直入这个成语由此而来,可见其厉害。虽然年轻时的徐晃不见得有将才,但顾承决定培养一下:“你持我令牌,去调动四门守将,各大禁卫!”

徐晃毫不迟疑:“喏!”“殿下,你这是?”平原王却惊讶了,难道要直接政变,这也太急切了吧?“随我来!”顾承心思却已飞出洛阳城外,通过炎龙的目力,落在那道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