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冤家路窄(0/2)

阳光下,大海上,微风习习,远处的海面漂来一艘巨大的船只。

赵昺立在船头,左右是陈北定、陈中原两兄弟,身后是陆秀夫以及一些近卫军将士。

那天遇到陈北定、陈中原两兄弟后,看到他俩已经无父无母,世上已没有了亲人,所以赵昺便把他俩带回船上,打算以后就带着他俩闯荡南洋。

陆秀夫对皇帝的决定十分认可,毕竟这俩孩子的名字十分有意义,可以激励将士们不忘北伐中原的使命。

离开陈家村后,赵昺等人便乘着船靠着海岸东行,打算等到了广南东路(现在的广东省)和福建路(现在的福建省)交接处后,先上岸补给淡水和食物,然后便再不靠岸,而是一路往东南方向航行,直到流求岛。

其实,离流求岛最近的地方应该是福建路的福州地区。如果能够在福州地区出航,可以很快的到达流求。

可是,为什么大家都不愿意前往福建路呢?

那就是因为如今的福建路地区有着大宋朝最大的敌人之一—蒲家,而此时蒲家的家族之长,便是历史上“臭名昭著”的汉奸—蒲寿庚。

蒲家系西域阿拉伯人后裔,13世纪初,蒲家族人举家迁往福建路的泉州定居。由于蒲家在海外贸易和抵御海盗方面立下一些功劳,所以受到宋朝皇室的器重。

蒲寿庚的父亲蒲开宗曾被任命为安溪县主簿。而到了蒲寿庚一代,更是被任命为福建、广招抚使,总海舶,权极一时。

可是,等到南宋末年,元军南下之际,受到大宋皇室恩惠的蒲家却背叛大宋,投靠元朝。

起初,大宋朝廷并不知道蒲寿庚已经叛变。赵昺和他哥哥赵昰从临安逃出来之际,觉得蒲家经常进行海外贸易,船只众多,便驾驶船只来福建泉州寻求他的帮助。

可没想到的是,蒲家人不仅不开城门迎接赵昺等人,而且还派人追杀他们。当时,有许多来不及逃跑的宋朝皇族和将士们都被蒲家人杀死。

不仅如此,当时泉州城中有许多大宋宗室,以及一些爱国的士大夫、官兵,乃至普通百姓,他们都要求蒲寿庚开城门迎接宋朝皇帝。可蒲寿庚这个狗贼,不仅不理会泉州民意,还断然发动泉州大屠杀,把这些人全部残忍虐杀,死者数万人。

而赵昺等人虽然逃跑掉了,但慌慌张张上船的他们,后来在海上遭遇大风暴,许多船只被摧毁,许多将士被卷入海中。赵昺的哥哥赵昰(当时的皇帝)也因此一病不起,最终驾崩。

就此,赵昺便接了哥哥的皇位,成为新的大宋皇帝。

后来宋军再次壮大后,张世杰忍不下这口气,便率领宋军讨伐蒲家人,将他们围了近三个月。可就在即将攻下泉州之时,蒲家狗贼的“主子”元军赶来,张世杰不得不撤军。.r./

至此,大宋和蒲家这个叛徒便彻底结下了梁子。

此时的赵昺手下只有一条船,一百多名将士,自然不敢到福建去惹蒲家人,故而只能躲得远远的。

不过好在广南东路最东边的潮州等地,离流求岛倒也不远,驾驶船只一路向东南航行,也可以很快到达流求岛。

而且在他们之间还有澎湖列岛,若是淡水实在难以支撑,也可以在这里停靠补充。

由于远洋航行最难以获得的便是淡水,所以赵昺等人一路沿着海岸前行,也是为了补充淡水。

此时船只已经在广南东路与福建路交界的海面上,众人便打算找个天然良港,然后靠岸补充淡水。随后便不再靠岸,而是一路航行,直达流求。

这几日在海上航行时,赵昺等人发现岸上不时有元军出没,似乎在寻找什么。

赵昺猜测这可能是由于自己逃跑,所以导致这个世界的时间线彻底发生变动。元军由于没有找到自己的尸体,不确定自己是否死去,所以才派人四处寻找自己。

很快,驾驶船只的宋兵发现一个可以停靠船只的好地方,便驾驶着船只缓缓的向岸边驶去。

靠了岸,抛了锚,众人便下了船,打算找条河流,给船只上的水缸、水桶等都装满水,让船只满载淡水而离开。

由于赵昺当时是突然决定要逃亡,并且只有一条船,所以船上没来得及装马匹,大家在岸上便没有马骑,只能用脚走路。

众人刚刚离岸不远,却突然听到四周战马嘶鸣,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