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海事全书(0/2)
陆秀夫得了皇帝的命令,便开始准备修编《海事全书》这本著作。
当然,写这种百科全书只靠陆秀夫一个人是不够的,赵昺便从宋军中找了一些文化水平较高的人,让他们与陆秀夫一同修编此书。同时,也找来一些擅长绘画的画师,帮忙画图。
不过这些所谓的文化人只懂儒家经典著作,对于航海之事以及这种科学书籍的修编却不擅长。他们便不得不抱着纸张,来向赵昺请教。
在创办公司之际,赵总读了不少书籍,对于各种书籍的写法自然懂得不少。
但他知道此一时彼一时,让陆秀夫这些儒生像现代人那样写科学著作也不可能。于是他便开始与陆秀夫等人认真讨论一番,看看如何写才能更好把这本《海事全书》写好。
最终,众人经过讨论,确定了整本书的大体脉络。
《海事全书》全书总共分为五个部分,内容繁杂,但凡海洋之事,都有所涉猎。
第一部分叫做“天下万国图”,主要是介绍世界各地的地形、人文,里面含有各地的地图,乃至世界地图。
第二部分叫做“宝船制造之法”,专门用于介绍如何制造船只,比如使用什么样的木材,如何制作风帆等。
为了更好的说明“宝船制造之法”,赵昺便让人绘制图画,以更加生动形象的让人学会制作船只。
第三部分叫做“远航必备之物”,主要便是介绍远洋航行中需要的各种物资。
在存储食物方面,可以存储更易于保存的干饼、腌制肉等。也可以在船上养猪、羊等畜牲,这样便可以杀了猪羊,让船员们吃到新鲜的肉食。还可以携带鱼钩、鱼线,直接在海上钓鱼吃。
而在淡水方面,自然是靠酒水和在水上洒油的方法了。
同时为了预防败血症,新鲜的水果、泡菜、绿茶、黄豆、绿豆更是必须携带之物。
第四部分叫做“御船术”,主要用于教授船员如何驾驶船只。比如说如何识别船只航行方向,如何使用风帆,如何查看洋流等。
第五部分叫做“大宋船工制度”,主要便是制定船上的各种制度。比如一艘船上有多少船员,船员又分为哪几个工种,他们各自的工作职责、工作分工等。
这几个部分有些是赵昺擅长的,有些他却是一窍不通。
对于第一部分“天下万国图”,赵昺是十分擅长。甚至可以说整个大宋,乃至整个世界,都没有人比他更了解了。
对于第三部分“远航必备之物”,赵昺也是懂得不少,能贡献大部分的内容。同时,宋军舰队中也有不少经历过远洋航行的人,他们也可以补充不少内容。
但是对于第二部分的“宝船制造之法”以及第四部分的“御船术”,赵昺就是一窍不通,完全不懂了。
不过好在舰队里有些造船能人、航海能人,他们倒是可以帮忙讲述,然后让陆秀夫等人整理成书。
而对于第五部分的“大宋船工制度”,便需要陆秀夫等修书人员和经常航海之人共同探讨,最终制定出不同船只的不同船工制度。
修编《海事全书》乃是一项大工程,绝非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工作。而且其中涉及的一些内容,如今整个大宋舰队中也没有懂得的人。所以赵昺也不打算让陆秀夫等人马上修完,而是让他们分步进行。
赵昺便让修编人员先写出一个简单的书籍,内容不需要太全面,只要够用就行。剩下的,以后再慢慢补充完善。
陆秀夫知道如今的大宋,已经穷的叮当响,只剩下这几十艘船,和这两千多人了,所以也十分认同皇上的说法,打算先出个简单的初稿,让宋军将士大体了解航海知识,具体复杂的内容,待到以后再添加进去。
于是,众人便打算开始写书,从第一部分“天下万国图”开始。
此时,大部分的宋军都在海上无所事事,听到皇上要编书,许多人便跑来围观,同时也出出主意,把自己所知道的知识贡献出来。
不过第一部分的“天下万国图”是赵昺的长项,在著作之时,基本是赵昺一个人讲,陆秀夫等人进行整理。
而宋军中其他人都是听得一愣一愣的,最多会有一些了解南洋诸岛情况的宋兵,时不时补充一点。
赵昺的地理知识相当不错,对于世界各地的地图颇为了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