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神鬼亭外 第一章 九华门人(2/9)
有什么事。你师父却对我笑了笑,说道,‘小兄弟,我要见九华山的道长。’我听他这般对我说话,便赶忙替他引荐,之后你师父便留在九华山上学道学武。原本他是个文弱书生,便扛柄斧头都难,待到后来,武功却越练越高,高到深不可测,终于接下掌门衣钵,自称‘青衣秀士’。我一来尊他年纪比我长,二来敬佩他聪明绝顶,便照着年纪排辈,自居师弟了。”
那师姐轻声问道:“究竟师父的真名是什么?怎地从没听人提过?”
那胖师叔脸色微微一变,嘿地一声,道:“这我也不知道了。你师父非但不愿让人知道他的来历,连面目也不愿示人。每回下山,老戴着一个面具,好像说不愿见昔日的旧人,总之是稀奇古怪一大堆。”
那师妹嘻嘻一笑,道:“是啊!我说师父长得这般俊,却不知为何要遮住面孔。我一直以为他是欠了人家姑娘的情债,怕给人抓去逼婚呢!”
那胖师叔笑骂道:“小表头胡说八道。你师父这么高的武功,谁有能耐抓住他?”
那师姐道:“照师叔这么说来,便是因为师父曾经在朝为官,所以和那位高大人相熟,这才要我们护送他还乡吗?”那胖师叔道:“那倒也不尽然。你师父平日留意朝政,他说那高大人是个难得的清官,知道他要告老还乡,便要我们来护送一程,让他平平安安的。”
杨肃观留神听他们几人说话,暗道:“原来九华山的掌门有这么一段奇特的往事。此人既然与朝廷渊源如此之深,想也不难查出他的来历。待我回京后,不妨托几个吏部的朋友,好好查访一番。”
正想间,那胖师叔重重地咳嗽了一声,跟着提声道:“那位老兄啊!”杨肃观低头沉思,没留意那胖子喊的便是他。忽然脚步声响,杨肃观连忙回过头去,却见那师妹蹦蹦跳跳地走到他身前,说道:“说书先生,我师叔请你过去,替我们好好说段故事。”
原来那胖子见杨肃观一路尾随,方才脸上神气又有些古怪,便想来试试他,也好探一探是敌是友。杨肃观假扮成说书先生的模样,想不到真要给人说段故事了。
杨肃观不动声色,只轻咳一声,道:“我今日喉头有些疼,不能说话,还请姑娘原宥则个。”那师妹对他眨眨眼,清纯的脸上露出调皮的笑容,她低声道:“哎呀!这可糟了,我师叔刚才说你必定是假扮的,搞不好是黄土冈上的强人来打探消息,说要好好的对付你一下。我看你还是来虚演两招吧!”
杨肃观自知行藏已然败露,但他艺高人胆大,此时丝毫不惊,兀自神态潇洒。他站直身子,笑道:“承蒙令师叔看得起,在下这就从命吧!”那师妹向他轻轻一福,示意他过去。
杨肃观手摇折扇,缓缓走了过去,径向那胖师叔颔首示意,笑道:“这位爷台想听段故事,却是什么故事合您口味呢?”
那胖师叔冷笑道:“我看你就给我来段‘生辰纲’好啦!”这“生辰纲”是水浒里的桥段,说得是“青面兽”杨志押运拜寿的贡品,却在路上被晁盖等人抢劫,逼得他转投山寨为寇的故事。这几句话当然是在讥讽杨肃观,明里暗里指他是歹人。
杨肃观哈哈大笑,笑道:“这段不好,来段‘宿太尉颁恩降诏’如何?”这段说得是朝廷太尉宿元景向皇帝进谏招安,使江湖草莽得为朝廷效力的故事。言语之间,颇有点明自己身为朝官的意思。
那胖师叔一愣,道:“你这小子口气不小,看来有些意思。”
众人正待说话,忽然一名老者走了出来。那胖师叔一见这老者,连忙站起,一旁两名少女也急忙直起身来。杨肃观冷眼旁观,见那老者约略七十来岁,面貌却仍清秀,果然便是太常寺卿高定了。
他见九华山门人神态恭敬,自己倒也不必惊慌,便只面带微笑,手摇折扇,一脸的潇洒闲适,兀自站着不动。
那老者走到胖师叔面前,叹了口气,说道:“张先生啊!我那几个家丁都来找我,说你管教他们时好生凶霸,又打又骂,把他们吓得厉害。真有此事?”
那胖师叔听高定如此说,登时涨红了脸,道:“打骂是有……不过他们一路偷懒拖拉。要晓得道上不宁静,不比家里,随时都能有盗贼出没。我若不管教严厉些,只怕早出了乱子。”
那师妹插口道:“是啊!高大人你可要明察秋毫,你底下那些家丁又懒又笨,整天只会说些废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