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布衣朝天子(1/13)
号召,他们会去的。”
宝亲王道:“我对壮土的要求是一定支持的,在父王面前,我也会力争,相信不会有问题。”
杜英豪却一点都不客气地道:“殿下,草民是因为殿下还算英明,所以才要求官方的允准,那是尊重官家;其实那个地方远在万里之外,天高皇帝远,我们就是不声不响地去了,也没人能赶我们出来。那一片地方,本已为朝廷所放弃,归划到罗刹境内去了,是我重新把它要回来的。”
宝亲王也只有红脸低头,不作声了。杜英豪又慨然地道:“殿下!我是个江湖人,也是个汉人,我对那些人在私下里倡言造反是不赞成的。他们对大势太不明白了,老百姓现在需要的是安定的生活,他们那样胡闹,只有引起杀孽,使更多的人受害;但是我也不能帮朝廷去对付他们,所以我想最好的方法,莫过于把他们送得远远的。”
宝亲王欣然道:“壮士说得好,我也不主张用强烈的手段去镇压反对者;我认为朝廷只要以德治政,使百姓安居乐业,天下自然太平,反对者自然就没了;但朝中一些王公却危言耸听,使得父王举棋不定,壮士能解决这个问题,真是,功德无量。”
杜英豪笑了一笑,他的心里自有主张,他没读多少书,一些学问多半是由说书摊上转来的。
他也听到过元末群雄起义,朱元璋如何起自草莽,得到刘伯温之助而有天下。那些故事使他十分神往,但因为说书是在大清朝了,对批评前明措施,十分自由,他也知道明代朱家有天下后,种种君残臣贪的情形,对朱家人没什么好感。
所以他的心中,虽有强烈的民族思想,然而他也极力地反对复明。他也对那些反清志士们,存有了一些反感,认为他们徒然从事无谓的努力,却只使得了更多的善良百姓遭殃。
他不知道皇帝带来那些人来,也没兴趣出去瞧瞧,只是在屋里盘算着。
宝亲王终于来了,见面就道:“杜壮士,父王这次是专为你来的。”
这倒使杜英豪一怔。他感到有点吃惊,连忙道:“怎么说?皇帝是为了我而来的?”
“是的,上次你在扬州剪除了两个喇嘛。”
“那是应了殿下的请求,而且也是朝廷的意思。”
“不错!所以父王这次才把人带出来,消息传到拉萨,那边的布达拉宫中红衣大喇嘛活佛十分愤怒,认为大失颜面,又派了四名高手到京,要找你来一决高下,京中有些王公也支持他们。”
杜英豪道:“这是怎么说?官家要逐走他们,我为官家出了力,倒成了我的麻烦了。”
宝亲王歉然地道:“朝廷不是制不了他们,而是避免正式以官面上力量镇压,给他们一个藉口,引起一场兵变,所以才只有私下了结。在京中,有一千多个喇嘛,父王怕你会吃亏,所以只把四个高手带了出来,让你们在此地决斗..。”
正说着,赵之方匆匆地赶了来,低声道:“圣驾到了,快准备接驾。”
大家一阵慌乱,却听有人道:“不必忙了,朕是微服私行造访,大家随便谈谈就好。”
一个高大的老人含笑进了屋子。
杜英豪没见过皇帝,也懒得去学那套见驾的规矩;但是对着这个万民的统治者,却有着一份尊敬。人家就凭年纪,也当得起他磕个头;因此他跪了下来,叩头下去道:“草民社英豪..。”
才报了个名,叩了一个头,皇帝已经含笑摆手道:“好了,皇儿,替我扶他起来,以常礼相见就好,我是悄悄地来打个招呼的,不能久留,也不能惊动人,我有话要说。”
皇帝要见一个人,还得悄悄地来,这显见事情不寻常。宝亲王扶起了杜英豪,只让他叩了一个头,其余的人也一一躬身打恭见了驾。
皇帝笑了一笑,尤其对几个女的很和气。等她们都晋见过了,皇帝才道:“杜英豪,朕听说你在女人面前很有办法,这几位姑奶奶,朕听说都有一身仔本事,但她们却追随你出生入死、冒险犯难,忠心不移不说,而且还十分和睦,从来也没有争吵过,是不是有这回事?”
天知道,皇帝居然会问出这种问题,宝亲王与赵之方想笑而不敢笑,几个女的都低下了头。杜英豪也感到十分为难,但皇帝问话是不能不回答的,他只有讪然地道:“她们都是草民的好朋友。”
这个回答妙透了,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