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草庵(6/17)
过他。你在我教众地位颇高,应该听说过明力使出手击中敌人的后果,对方势必从伤口开始融化,最后为光明吞噬。可是叶公子竟然毫发无伤,岂不是太奇怪了么?”
“正是。”
“这正是我的猜测。明力的大力是天上的光焰,杀一切暗魔。而他不能杀叶公子,惟有一个解释,便是叶公子身上的光明火可以和明力相当。他虽然不是我们的教友,不肯皈依我们的教义,却是我们的族裔。我想,他终有一日会明白我们。”
梁十七沉默了一刻:“是!““诸位教王的军队都集齐了么?”裘禅淡淡地问道。
“正在逐步赶来,庇麻节之前,一切可以就绪。”
裘禅点了点头,他合十对着屋顶,闭目虔诚地祈求:“我们要用血洗这一年的庇麻节。明尊慈父在上,饶恕你的信徒再次违背你的教诲,触犯最神圣的戒律。
“真的要举事么……再请清净气使三思。”梁十七犹豫再三,还是说了出来。
“我们没有选择。而且我已经活不长了,我能够感觉到。”裘禅睁开眼睛看着屋顶,“只愿我死的一刻,看见光明天宇对我洞开。”
朗月疏星,天地间一片清朗。远处平林漠漠,近处是平坦开阔的泉州城西校场。深夜里,校场上空荡荡的没有一人,细风偶尔掠过,如哨子般低啸。
校场的西侧是一间竹制的精舍,这是阅军时候给朝廷大员准备的。精舍悬空搭建在竹架上,以避地下的湿气。竹舍中依旧亮着灯光,风吹竹帘起伏。
魏枯雪坐在上首自斟自饮,苏秋炎坐在下首,两侧分别坐着世子、天僧和谢童。泉州刺史却没有地方坐,低着头伺候在世子身后。他是蒙古人,身份远高于身为南人的魏枯雪和僧侣天僧,可是这个时候他一言不敢发,只是小心地偷眼看这干人的表情变化。
可是这干人全无表情,连魏枯雪颊边的一丝笑也是冰冷的,苏秋炎则静得像是个死人。
“来了。”魏枯雪说,放下了手里的杯子。
谢童起身掀开竹帘,远远地从校场的尽头,一个人影缓缓的走来。他高大魁梧,全身都笼罩在一袭巨大的披风中,头上戴着防风的兜帽,完全看不清模样。寂静辽阔的校场上,这样一个人缓步而来,看起来有几分不真实,令人觉得有如身在梦中。
谢童揉了揉眼睛,她的眼睛微微有些红,来之前她哭了很久。
那个人终于走近了,竹舍下候着的军士迎上去低语了几句,对方双手合十行礼,而后登着竹阶而上。他抖开头上的风帽,是个眼睛碧绿的色目人,可他的脸却是标准的汉人模样,似乎是混血。他的年纪很大了,下颌满是浓密的白须,头顶已经秃了。他披着的黑色披风胸口上以银线绣着十字的花纹,手里攥着一本羊皮面的古书。
所有人都站了起来。
站了起来。
“叨扰了。”老人冲着四周微微躬身行礼,最后转向世子,“别来无恙。”
“不见萧大师十一年,大师还记得我。”世子微笑。
“十二年前你还是个可爱的孩子,却没有料到今天来这里找我的人中也有你一个。”老人微微摇头。
“大师,我不是为了杀人而来。”
“为不为杀人而来,都要血流成河。”老人还是摇头。
他在谢童身边坐下,环顾周围,一一指点:“这位是昆仑剑宗的魏宗主了吧?这位想必就是重阳教宗的中天散人。释家装束的是白马天僧。这位……大概是中天散人的高徒了。”
众人都点头致意。
“足足七年,刺史不曾传召萧天毅,今日恐怕是有大事吧?”老人最后转向泉州刺史。
“大师,我们的来意你想必清楚,不必我们多说什么。现在便开始商量正事。”苏秋炎冷冷地说。
“是,苏掌教是直快的人。”老人点头,而又低低地叹了一口气,“自大皇帝忽必烈开始,朝廷设泉州宗理司,管理泉州的明尊教和景教教团,历任大司祭都不效命泉州刺史,而是直接受大都的节制。这些年景教教团衰微,而明尊教声势如虹,泉州周围的明尊教教团有信众约三十七万四千人,其中精锐善战者约两万,分为五部,曰相、心、念、思、意五大国土,每部的首领皆称教王。教王之上是五明子,称为使节,曰妙水、妙火、妙风、明力、清净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