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国器四(1/3)
的震响,杨渥等人循声望去,就见大片烟土升到半天高处,滚滚向四面八方扑去,情状极为骇人。
杨渥面如土色,喃喃道:“江都完了……”
随着江都北门的塌陷,大队大队魏州军身披铁甲,以整齐的队列涌入城内。前排和左右两侧是肩扛大盾的刀盾都士卒,他们掩护着铁甲枪兵和强弩手沿街而行,一条条街巷清肃着城内的抵抗者。整个过程并不快,但却非常稳。
魏州军一直进攻到吴王宫外时,才遇到了匆匆赶来的两千余名吴军的抵抗,这也是整个内城战斗中吴军唯一的一次结阵战斗。
到了黄昏时分,城内虽然还有不少街巷仍然处于激烈争夺之中,但吴军有组织的大规模抵抗却已经全部扑灭,魏州军统制刘金厚、点检文嗣朔、司马来兴国携军指挥部开进江都,来到吴王宫。
整个王宫都被魏州军控制,宫门前跪着一大批全身绑缚着的吴国文武,打头的,赫然是一个不到十岁的孩子,吴王杨行密的二郎杨渭,也是杨行密属意的吴王继承者。
刘金厚等人直趋内殿,战战兢兢的侍者和宫女们趴伏成一片,在魏州军甲士的刀抢下低声哭泣,宫殿外的西阶下堆积着高高的死尸,看装束都是战死的吴军士卒。
杨行密躺在淦金八合白玉塌上,金丝裹被盖了大半个身子,他的嘴角溢着没有擦干的血迹,脸如金纸,左手无力的耷在床榻边,似乎想要抓住什么……
刘金厚似乎在询问,又好像在自言自语:“杨行密?吴王?”他回过头来。看向殿中的魏州军士卒,又扫了扫地上瑟瑟发抖的侍者和宫女,哈哈大笑起来,笑得极为畅快!
文嗣朔和来兴国也忍不住喜动颜色,双目相视,心中激动!
刘金厚笑够了,才抹了抹眼角的泪花,下令道:“传报泗州,魏州军已下江都,获吴贼杨行密尸首!”
……
从十二月初八开始。雪片般的捷报传至洛阳。整个东都处于巨大的喜悦之中。
钟韶部于盱眙大败吴军。淮南大将王茂章等皆枭首城中!
刘金厚部奇袭高邮得手,打开了通往江都的通道!
钟韶部占领滁州,滁州官兵皆降!
刘金厚部攻占江都,吴王杨行密、大将米志诚身死。杨渭、周隐、张颢、徐温等上百吴国文武请降!
兖州军左厢张延寿所部攻取寿州、霍存所部占庐州!
兖州军右厢丁会所部夺和州、杨崇本拿下宣州!
刘金厚挥军南下,抢占湖州,兵逼钱塘!
雄踞淮南二十年的杨氏集团轰然覆灭,其灭国之速,直令人瞠目结舌。
伴随着捷报而来的,是朝臣们同样雪片般的奏章。
所有的奏章只有一个内容——敦促新登基不到半年的天子禅位!
天子李祚连下两道旨意,欲禅让大宝,传国器于李诚中,却都被李诚中拒绝。
李诚中的本意是要再过半年或一年。等天下平定之后再以绝世功绩上位,因此始终在犹豫之中。
但朝臣们都等不及了,新的龙冠衮冕早已筹备妥当,禅位大典的诸般礼仪也都暗地里演练了数次,所有人都在望眼欲穿的等待着。大伙儿都在渴望着新天子的继位,渴望着新朝新气象的到来。
就在李诚中犹豫的时候,又一份重量级的奏本报至洛阳——南阳大捷!
莫州军统制周小郎和赵州军统制赵霸在南阳设伏,大破赵匡凝的楚军,阵斩赵匡凝以下将佐数十员,斩首上万,俘敌无算。随后,赵霸以骑兵出击,迅速攻掠邓州和襄州,兵锋直指荆州。目前,莫州军正在追赶赵州军的脚步,准备向江南西道和岭南道进兵。
又是一战灭国,这样的功绩,自然都要算在李诚中头上。
李诚中自家也很是没有想到战事的进展会如此顺利,这让他忽然想到了后世的解放战争,三大战役一过,战事进展如水银泻地,一击千里,这与现在的情况何其相似。
等到天子李祚的第三道禅让旨意下来的时候,李诚中终于不再推辞了。
天佑四年正月初一,东都大朝会,李诚中登上了九阶金銮,正式就座于龙塌之上。是年改元光兴,为光兴元年。
光兴元年二月,越王钱镏上书洛阳,愿归附朝廷,接受去国、整军、收官三律令。李诚中下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