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回 洞里神仙(3/20)

”郑洽回过头来,只见章逸面带微笑,极其潇洒地立在大树下向他抱拳为礼。郑洽忙回礼道:“我因不想在衙里谈事受人打扰,便约章指挥到院外走走,咱们边走边聊,还望章指挥见谅。”章逸忙道:“郑学士莫要客气,章逸这就陪您散步。”两人缓缓走到城墙边的松树林中,这林子在太医院外,平时极是僻静。郑洽把皇上的命令简单对章逸说了,然后道:“这事极不好办,须得有人能直通皇上,随时进宫报告进度及所遭遇的困难;也须有人能知人善用,招募训练武功高强之士,组成新卫队,效忠皇上;还要有人能稳住现况,最好与现在的锦衣卫首领讲得上话。头一个条件我可以自己来,这后面两个条件缺一不可,因此……”他顿了一下,转身向章逸道:“因此我便想到你,章指挥,你定要助我一臂之力。”

章逸是个脑子动得飞快的人,他一面听一面盘算。第一,此为皇命,只要自己做一天锦衣卫,是不可能拒绝的。第二,从襄阳回来后,已知天尊、地尊他们是利用自己来“欺敌”,掩护他们真正的行动──佯攻武当,暗袭少林。由此观之,自己在锦衣卫中已为金寄容、鲁烈等人不信任,只是他们一时还抓不着破绽而已。如果能得此机会,抓住郑洽这条线,攀上新皇帝,不但可以确保安全,还可以发展出新的权力关系,好处多多。第三,郑洽希望这个人选能和金寄容等讲得上话,不要一上来就水火不容拚死活。关于这一点,尽管对方已对自己起了很重的疑心,但只要不扯破脸,郑洽这边有实力,凭自己的机智口才,相信能够胜任。想到这里,他其实心意已决,但口头上仍然谦虚地回道:“承蒙郑学士看中,章某能力有限,实不知能否承担此一重大任务,恳请学士宽限一日,待章逸好好思考,以免匆匆承诺却又做不成功,反倒害了皇上对学士您的信任。”郑洽对章逸这样回答很是满意,只因这一任务实在太过困难,章逸若是轻易便答允了,郑洽反而要担心如此轻诺,将来是否真能做成此事。章逸又问了几个问题,主要是推敲皇帝对此事的支持力道,是否确能贯彻始终。这种阴着挖锦衣卫墙角的“阳谋”瞒不了多久,等到锦衣卫反击时,皇帝如果改变态度,干这事的两面不是人,就要倒大霉了。而且章逸见得多,在南京城里倒大霉时,伸援手的从未见过,经过身旁就踩一脚的却少不了。章逸问完了问题,便抱拳为礼告辞了。郑洽望着他的背影,午后的阳光正洒在他的肩头,背上的锦衣袍看上去有些紫中透金,身影帅气而潇洒。郑洽暗忖自己与这个英俊的浪子指挥其实并无深交,还是在“郑家好酒”结识的,这会儿却感觉自己的命运竟和这浪子紧紧地连结在一起了。其实章逸回到南京已经两天了。这两天他苦忍着没有去“郑家好酒”看郑娘子,原因是他心中忐忑不安,不知金寄容、鲁烈他们会不会对自己发难。同时他也要等到方冀、郑芫、朱泛等人的消息,在这些复杂的情况弄清楚之前,他最好低调地窝在衙门和寓所里。结果两天来啥事也没发生,接着就收到翰林院小厮送来郑洽的约会小笺。他慢步从常府街走到通济门大街口,沿着河边一面向南走,一面仔细思考。他隐约感觉到一种莫名的危机正一步一步包围自己,但究竟会发生什么事却又抓不准。自己出身明教,在南京锦衣卫中埋伏这么多年,虽然心中牢记明教赋予的任务,但这些年来做的工作是京师的锦衣卫,他已经完全习惯,甚至融入了京师的官场生活。在与军师方冀重逢后,他猛然发觉比起方冀为明教视死如归的情怀,自己对明教的感觉是淡远了。虽然他悉心尽力安排了刺杀朱元璋的最佳计画,但在方冀乾坤一掷刺杀失败后,他的心中忽然感到一种解放,不论明教和朱元璋之间的恩怨多深多大,对于明教的血仇,自己已经做了该做的。尤其是朱元璋一死,他很惊讶地发现,自己不自觉地想把发生在神农架顶上的惨事封存在脑底。他不想再恨朱元璋的孙子,也不会再为报明教之仇而牺牲生命,眼前他最关心的是如何摆脱危机活下去,而且要活得称心快活。河边一棵大树下,有个老汉摆张桌子在变戏法,两个后生闲汉在跟他赌铜板。这种戏法很常见,用三个碗倒盖在桌上,铜板在碗底换来换去,猜对铜板在那个碗底就赢些奖品,猜错了就输掉铜板。其实没有多少趣味,但那两个闲汉已猜了十几次还没赢过一次,明知戏法是假的,却看不出破绽,不禁有些冒火了。章逸走到树下,心不在焉地看了一会儿,老汉弄玄虚的手法已经一目了然,他也不说破,只淡淡地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