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咱上面有人(1/4)

家对于综艺节目多少有点抵触。但胡胜的面子是必须要给的,于是也只能收起心思,聊起了节目的事情。

在秦川几人收到节目编导发来的节目资料,以及节目采访中,会聊到的一些话题后,他们就开始认真的准备起来了。

虽然这个节目邀约不是陈秋桦联系的,但她也要做服务和事前沟通,也是属于她经纪人的合约工作范畴,所以也是有分成的。

像这种大电视台,又有胡胜的关系在,节目组给的出场费肯定不会太低。她见到工作终于开张了,也不由得高兴起来。

本来这些出场费,秦川几人根本也不在意。

按照现在各大音像店排队预售的情况来看,这张专辑能给他们带来巨大的收入。

区区一点出场费,就像是蚊子腿肉一样,根本难以提起兴趣。

所以他们一直也没答应去参加什么综艺节目,因为宣传根本没有必要啊。

确实,自从不预订就不能第一时间买到的说法,在歌迷中传播开以后,各地音像店都迎来了排队潮。

金陵城,夫子庙旁,辉煌音像城,老板光头哥王德发满头大汗,看着从店里一直排到门外长长队伍,内心不仅有些发慌。

说是音像城,其实就是个小音像店,也就几十个平方大。

这个年代,做生意取名就得大气。不然客人都会瞧不起你。

店虽然不大,可是因为地处繁华地段,每天人来人往的客流非常多。

尤其是附近还有几个学校,每天生意都挺好。

光头发哥靠着这个音像城,在金陵城也算是第一批踏入小康水平了。

这倒不是光头发哥有多大能力,也不是他王德发的名字取的好,而是因为发哥命好,有一个漂亮姐姐。

也不是说音像制品生意最赚钱,而是别的文化生意,都有文化门槛。

字画、古玩、艺术品等,只有小学毕业的王德发他也得会啊。

一个街上的地痞混混,干好一个音像店就已经很不容易了。

虽然辉煌音像城在金陵城根本排不上号,可就这,已经让当初街头一起混的狐朋狗友们羡慕的不要不要的。

这两天,过来排队的人越来越多,大部分还是学生,王德发越来越慌了。

如果是平常能有这样的生意,发哥做梦都会笑醒。

可是,这些排队的客人,全都是来预订奇点乐队新专辑的。

问题是,发哥压根就没有取得奇点乐队新专辑的销售代理资格啊。

前些年浪潮唱片的那些歌手和艺人,出的专辑销售不怎么样,发哥压根就没有再代理他们的产品。

都怪前两天贪心,有个戴眼镜的中学生拿着一叠小零票,直接预订了三十张《wb》专辑。

这张专辑的指导零售价是30元一张,发哥心黑,直接报了40元一张的价格。

想着一张赚10元,30张就是300元。

这点量,回头找朋友帮帮忙,匀一点量给他,这钱赚的太轻松了。

结果人家眼镜哥眉头都不皱一个,完全没还价,直接付了全款。

收完钱,开好收据,发哥才打听出来,合着眼镜哥是收了同学们50元一张,帮同学代购。

跑了十几家音像店,只有他这还有货,别的店都已经订完了。

也正是因为这样,眼镜哥和发哥才能赚差价。

发哥在内心对眼镜哥感叹了一句:“你他娘的真是个人才,将来你要不发财我都不答应。”

眼镜哥走后,发哥美滋滋。这么好赚的钱,他打算晚上约兄弟吃个饭,多囤点奇点乐队的唱片。

本来这几天听广播里面天天播放,他已经打算等唱片上市了,进点货放店里卖。

可没想到还没上架呢,居然会有人前来预订。

这可是发哥自打开店以来,从来没有遇到的情况。

就在眼镜哥走后,居然又有不少学生跑到发哥店里预订,他乐乐呵呵地照单全收。

等到第二天一早,店还没开,门口就有人等着了,有中学生,有大学生,还要赶着去上班的白领。

发哥一点没担心,唱片么,哪家公司不都是想着卖越多越好么,到时候有钱还怕拿不到货?

从那以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