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 第一章 为古董界掌眼的神秘组织五脉“明眼梅花”2(0/14)

第一部第一章为古董界掌眼的神秘组织五脉“明眼梅花”2

他一说是孙家收的,我就知道这一准儿是从当地农民手里收购的——从来没听过拿佛头当明器的。

我点点头,没言语,推门出去了。

在别的地方又转悠了半天,没发现比这个佛头更合适的。

我又回到瑞缃丰里,看到佛头还在,就冲老板一指:“这个佛顶我请了,给个脆价。”

脆价就是一口价,取个干脆劲儿。

行内交易没外面那么多花样,都是行家里手,不用玩那么多虚的绕的,直截了当。

老板抬眼看看我,懒洋洋地说:“给你个交行价,两棵。”

这是行话,意思是两千块钱。

我摇摇头:“送人玩儿的,太贵了。

去半棵吧。”

老板伸出两根指头,意思是只肯再让两百。

我又还了一百,最后一千七百块钱把这个佛头拿了下来。

我没动声色,让他给我找个盒子装好,老板在柜台里翻腾半天,最后找了个蛋糕盒子,给我装起来了。

那佛头仰面躺在蛋糕座上,两只木然的佛眼隔着半透明的玻璃纸望向天空,看上去有些诡异。

我告别老板,拎着盒子走出瑞缃丰,看看时间,差不多一点钟了,便朝潘家园门口走去。

潘家园里此时的人比上午还多,好似一辆特别拥挤的公共汽车,密密麻麻全都是人。

我只能把蛋糕盒子举在头顶,用肩膀极力拱着往前走。

周围的人都纷纷冲我投来迷惑不解的眼神,琢磨怎么这家伙在旧货市场捧着个蛋糕盒瞎溜达。

人实在太多了,我一边得护住头顶的佛头,一边得看着脚下的地摊,别一脚踩到人家摊上踩坏了什么东西,被讹上就麻烦了。

整个人跟走钢丝似的,摇摇欲坠。

我就这么一步一蹭,千辛万苦地蹭到了过道口,前头已经能看到潘家园门口的照壁了。

就在这时,忽然一个老大爷抱着几轴字画斜剌剌冲了过来,几步踉跄,摔倒在距离我两米开外的地方。

旁边的人连忙弯腰去扶,屁股一撅,把后头的人给拱倒了,后头的人一倒,一脚跺在了另外一位的皮鞋上。

这一连串连锁反应搞得鸡飞狗跳,顿时稀里哗啦倒下了一大片,惊呼与叫喊声一齐响起。

我被左右的人那么一撞,手里的蛋糕盒子飞了出去,身体咕咚一声倒在地上。

我心中大惊,暗叫不好佛头要糟,急忙从地上爬起来,抬头去看:那蛋糕盒子落在了一堆二手书当中,封口被撞裂开来,佛头从里面滚出来,顺着书堆咕噜下去,咣当一声砸在水泥地上。

我赶紧爬起来,冲到书堆前捡起佛头一看,发现后颈处被摔出了一条细细的裂缝。

我一阵心疼,这一条缝砸出来,少说也会被少估一棵的钱。

可这时候时间已经快到了,我来不及处理,只得把佛头抄起来夹在胳肢窝下,朝照壁走去。

照壁之下,郑教授和药不然都在。

药不然一脸幸灾乐祸地瞅着我:“啧啧,瞧这一身土,敢情是亲自去挖新鲜的啦?”

我没搭理他,把怀里的佛头搁地上,先喘了几口气。

郑教授一拍巴掌:“好,两个人都在一点前回来了。

小药,你淘来了什么东西?”

药不然从怀里掏出一个瓷碗,递给郑教授。

这碗广口、斜腹、小圈足,是典型的斗笠碗。

釉色青灰,碗底的胎足却没施釉,呈出灰白颜色。

郑教授扶着眼镜仔细去看了半天,抬头对药不然说:“宋代同安窑的?”

“您眼力好,这是宋同安窑的青釉划花纹斗笠碗。”

药不然说,又补充了一句,“换了别人,都以为是龙泉窑的。”

他这个挑得还真不错。

同安窑是福建的窑,不像柴、汝、钧、定、哥那些名窑那么出名,却一直挺受日本人追捧,属于价平质高的类型。

郑教授思忖片刻,给他估了一个三千五百元。

药不然点点头,咧开嘴笑了,从兜里又掏出一沓钱。

原来他今天运气特别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