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回 佩禁箍猴圣释 厄觊僧宝赵钱遭诛 (2/4)

讳忌莫深!”唐僧道:“阿弥陀佛,悟空不可乱说!”行者道:“不乱说,不乱说——老孙与你化缘去!”又问:“一个瓦盂,一个金钵,却叫老孙用哪个?”唐僧沉吟,行者细觑瓦钵,叫道:“这瓦的毕竟斗不过金的也!”唐僧一瞅,瓦钵叫金钵碰裂纹了,道:“却也只好用皇上给的金碗了!”

行者笑道:“常言道‘捧着金碗讨饭’,今日可应验了!”腾云去了,倏忽不见。

唐三藏不免赞叹,便听赵三、钱五酸溜溜道:“唐长老既有这般高徒,还要我等没本领的跟着赘事!”唐僧道:“贫僧又细细想过了,两位将爷想回去,贫僧也不敢强留,只是唐王面前如何交待?”两人听了,垂头丧气。

三藏从糇粮袋里取出烙饼让他俩吃,两人均说“不饿”,闷闷睡在树下。不过半个时辰,孙行者化缘回来、钵盂盛着热腾腾的黄米饭。唐僧又让赵三、钱五吃。两人道:“小人哪有福份吃孙长老腾云驾雾化来的斋食!”唐僧只好吃了半钵,余下的行者吃了,去溪边洗净金钵,收拾好,重新上路。

唐僧一行又行了几日,且喜路上定宁。这一日,因贪赶路,误了宿头,在一片山林里露宿。行者扯了些草,给师父在一棵大树下打个地铺,两校尉骂骂咧咧,离三藏八大远睡下。才躺下就惊咋,原来一只四脚蛇自身边爬过去了。孙猴不惯睡地,便攀上那棵大树,在一个树杈里打盹儿。

夜半,忽听下头行动静,原来是赵三、钱五在窃窃私语。行者便使神通、变成一只小蜢虫儿飞过去,在他俩头上盘旋,只听钱五道:“兄弟,咱们不能再跟这秃驴走了,活受罪不说,有那毛脸猴儿在,咱日天的本事也显不出来!到最后落个白忙乎!”赵三道:“哥,小弟早就想溜,可有家归不得。

这违旨之罪,要火九族哩!”钱五道:“我倒有个主意..”放低声道:“一不做,二不休,咱哥俩明日寻机会把那秃驴杀了,劫了他的包袱,去那伊昌国隐姓埋名,变卖些银钱先亨乐它几年,再回长安,便禀皇上说唐三藏贪财,半途卷包袱不知去向。万里迢迢,皇上如何查证!”

赵三连声赞:“好主意!好主意!”忍不住高声起来。叫钱五捅了一把,才又低了嗓门,两眼夜色中熠熠闪光:“哥你说,这宝物咱俩怎么分?”钱五寻思:这厮没做成事便想着怎的分赃了,看来也是个利禄之徒,不足以谋大事。俟灭了那唐和尚后,再结果了他!嘴上却道:“哥哥我生性胆小,这动刀见血的大事当然要依仗贤弟了。贤弟杀了那厮,功劳最大,自然要多分些,咱们四六开如何?”赵三沉吟道:“四六开?你四我六,按说不少,只是那毛猴子难对付,万一被他撞上了,兄弟我小命休也!”钱五闻言,慷慨道:“也果然是提着脑爪干的,那就三七开!”赵三欢喜,两个钩指头,发誓道:“兄弟赵三钱五,为前程共赴大义,若有变心者,天诛地灭!”发过誓,也是折腾了半宿,两人俱疲倦了,呵欠连连。倒头睡去。

行者飞回树上,心里想:“真是世风日下,人心险恶!”听着下头两校尉鼾声大作,将师父惊醒、辗转难眠,遂拔一把汗毛,吹口 仙气,变作虱子、虼蚤、蚊子,去咬赵三钱五百。顿时咬醒,两个胡拍乱挠,直至天明,也没再合眼,行者只在树上冷笑。

翌日清晨、露水很大,夜宿人浑身上下都湿乎乎的,赵三钱五又卷①爹骂娘:“不知哪世积行的,今世跟唐长老享这份福!”三藏又赔小心,说日后回到长安,定向唐王禀告二位将爷的功劳,请皇上厚加赏赐!两人听了,只是冷笑,胡乱吃了些干粮,又登路程。

行了一两个时辰,隐隐望见山下有一座城池。两校尉以为是伊昌国,窃喜,互递眼色。唐僧也瞅见那城邑,悄悄问行者:“有旧年存的银子没有,借我二两。”行者身上哪有银钱,偏他会变,从屁股上揪恨猴毛,变成一锭银子,递与师父道:“可够用?”

三藏掂着足有四五两重,连声道:“够用!”便与那赵三钱五搭话道:

“等到了那城中,贫僧做东,先请二位将爷沐浴,再寻家素菜馆子,请两位饱餐一顿,找家洁净客栈,睡个好觉!权表贫僧的一点心意,如何?”两人各怀鬼胎,打着哈哈道:“那就多谢唐长老一片美意了!”只行者认的那城不过是沙漠上的海市蜃楼,却不说破。

在山间又行多时,那小径傍着山崖蜿蜒迂回而下。山势却又险峻,左靠石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