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三重计(3/12)
人夺去“神龙绵九岭”的画,这就不得不让李璟意识到问题的严重。如果只是为了一幅画,又何必大动干戈,在烟重津不惜将整个使队和护行的南平兵马杀光?然后为了一个被擒的无名刺客,又是不惜血本地重重围堵截杀,显然是下了决心要将刺客救出或灭口。这些做法已经很明显地说明了问题,就是“神龙绵九岭”那幅画真的是暗藏诡杀之道用来刺杀自己的。而如此千方百计阻止刺杀的真相和证据传递到自己手中,那是因为刺杀自己的主谋不是外敌,而是内贼,并且就在自己的身边。
萧俨带回有人密谋刺杀元宗的消息很快在朝堂上下传开,于是南唐的大小官员人人自危、个个谨慎,怕自己被利用、被误会卷入到这个是非的漩涡中。然后皇家、官家所有重要成员间都在相互猜忌提防,有些肖小甚至借此机会散布流言打击异己。也就在这个时候,南唐皇家画院里的字画修补高手瞒天鬼才萧忠博失踪了。生不见人死不见尸,就像烟尘一样从人间蒸发了。韩熙载手下的夜宴队展开了调查,是为了寻找到萧忠博,也是为了找到利用画作刺杀元宗的幕后主谋。韩熙载手下这些高手的介入便如同有利刃雪锋在大家身边游走,让人不寒而栗。所以这段时间中,金陵城就如同过早地进入了寒秋,冷簌萧瑟。当裴盛被押送到金陵城,在整个南唐朝堂上下打了一记冬雷。雷声是震耳欲聋的,但冬雷之后,随之而来的是寒彻入骨的冷风冷雨。他将南唐再次过早地推入了寒冬。南唐皇宫的御梅阁里,元宗李璟站在窗前,他望着满园横伸斜展却尚无一花一瓣的虬墨梅枝,心中烦乱纠杂更胜这满园梅枝。在他身后不远的梅几前站着韩熙载和冯延巳,这两人是李璟最为信任的朝臣,同时权衡之下也是最不会以谋害自己获取利益的人,所以最近这些日子李璟将心中疑虑之事交给了这两个人。今天他将两人召来询问一下事情勘察的结果,然后才能对以画刺杀自己之事做出正确判断。因为这个事件必须尽快解决,对朝廷上下有个交代。否则所有人惶惶不可终日,各种政事正务都有懈怠,同时还有损他一国帝王的威仪。韩熙载和冯延巳他们两个心中则是忐忑难安,他们知道元宗私召自己二人来御梅阁密议肯定是为了以画行刺的事情。但对于这件事情他们两个人都未能顺利进行到底,到现在为止所获讯息也无法准确给出判断。如果是要比较一下这两位重臣谁的心中更加忐忑,那毫无疑问会是韩熙载。此刻他心中所藏事情可能比李璟和冯延巳加起来还多。对于以画刺杀这件事,他其实是掌握信息最多的。但是他却不愿将这些信息推断出的结果公布出来,因为那会在南唐引起轩然大波,会让李唐基业发生动摇。而且也只有他最为清楚,操纵之人可能已经做好了内变的准备,此时戳穿真相其实是对李璟不利的。所以为了了结这件事情,在烟重津刺杀失败之后,韩熙载索性派出了自己夜宴队的高手,试图替那个最大的嫌疑者太子李弘冀将此事消于无形,以维持南唐现有的安定。但让他没有想到的是,夜宴队几次的突杀都铩羽而归,并非因为特使护卫队和南平护送军队的实力强悍,而是有暗中的力量在帮助护卫和军卒打击夜宴队。出现这情况让韩熙载感觉事情不是那么简单,有人是下了决心要将证据送回南唐搞掉李弘冀或者搞垮李家基业。所以他先通过正常官家途径探出顾子敬让萧俨先回是做诱子,他自己带着被擒刺客并未与萧俨同行。于是,再次增派人手在南平至金陵的所有道路守候,定是要将被擒的刺客杀了灭口才能安心。不过就算是老谋深算的韩熙载却也怎么都没有能窥破顾子敬的二重计和三重计。直到听说卜福将被擒刺客已经押入天牢了,他才恍然大悟知道被仍在荆州未回的顾子敬摆了一道。但此时能做的只有即刻发飞令,撤回正在往荆州集结的夜宴队高手。不过,好在追查真相的大任最终还得落在自己身上,事情仍然可以加以控制。所以韩熙载并不十分焦急,他现在心中忐忑是因为在想如何用一个妥善的办法让李璟自己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追查下来只会有害无利。从而放弃追究此事,既可以显得皇上仁厚慈善,又可以给予某些人不知底细的震慑,然后南唐还可以安枕无乱。“韩爱卿,你之前说过要查清此事必须理清两个环节。既然方向如此明确,为何到现在却始终没能查出细末真章?”虽然李璟涵养很好,但还是听出愠怒之意。“方向确实明朗,而且我和冯大人还分了工,各查一个环节,最后将所有结果聚集对口。但是在盘查过程中却不断生出些无法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