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回大棒搴旗 禁城来大盗散花拒敌 夜半失人头(1/5)

大弯腰,斜插柳,刀磕链子锤,脚踢斫山刀,堪堪避过。再挺腰看时,只见来的是个短小精悍的汉子,使的是一对二尺八寸长的判官笔。使这种短小兵器点穴的人,那自然是一位点穴的高手了。

樊英纵然本事再加一倍,此时此际,也难以冲出包围,这三名一等御前侍卫,所用的兵器都各有独特的功能,厚背斫山刀是重兵器,不忌宝刀,链子锤是远距离的攻击,盘旋风舞,兼有暗器之长,那对判官笔则专点人身大穴。三种兵器,三般战法,樊英亏得有口宝刀,要不然更难招架。但时间一久,亦是难以抵敌,樊英挡了二三十招,险象环生,下面呼喝声,脚步声嘈成一片,能上高的也跳上了十来个人,在四周瓦面埋伏,樊英咬牙力战,已是打算豁出性命,忽见对面瓦背,人影一闪,白衣飘飘,那背影好生眼熟。樊英心中一动,那使判官笔的卫士喝一声“着!”一招“峻岭分流”,双笔欺身疾点,樊英的缅刀正被链子锤缠着,无法招架,急忙闭气护穴,只觉腰胯之处骤地一阵酸麻,“贞白穴”已给他的笔锋点了一下,樊英使了一招“三转法轮”,缅刀一绞,脱出手来,那使厚背斫山刀的卫士,一个虎跳,迈身现刀,呼地一刀,迎头便劈。樊英虽然懂得闭气护穴,内功未臻上乘,被判官笔点中,酸麻未过,手臂乏力,那厚背斫山刀重达四五十斤,这迎头一劈,威势猛极,樊英明知招架不住,也只好挥刀迎挡,心中暗呼:“我命休矣!”就在这两刀相接未接之际,那使厚背斫山刀的卫士忽然大叫一声,手中那口大刀忽然脱手飞去,刚好近着左边打来的那对链子锤,当当两声轰雷般的巨响,那对链子锤也给撞得跌下去了。只见对面瓦背上那少年哈哈大笑,笑声宛若银铃,十分好听,但见他反手一扬,夜空中顿时现出十数朵金花,上有淡月疏星,下有松枝火把,这十数朵金花倏地散开,迎空洒下,好看之极,卫士们做梦也料不到有这般厉害的暗器,金花掠过,只要被括着一下,全身立刻麻酸。埋伏在瓦面上的卫士,有半数以上都被金花打伤。樊英呆了一呆,那金花认不出友敌,樊英的臂上也给括了一下,一条臂膊登时吊了下来。那使判官笔的卫士大呼:“快叫阳大人来!”话犹未了,只见眼前金星一晃,那使判官笔的卫士又是一声大叫,倒跃三步,樊英趁此时机,刀交左手,提一口气,疾忙掠过两重瓦面,闯出天牢,回头看时,只见瓦面上两条黑影,互相追逐,刀剑铿鸣之声,嗡嗡震耳,那两条黑影身法快极,樊英依稀认出交战的一方就是那手散金花的少年,刹那之间,化成了两溜黑烟,向西北角疾滚去了!这银铃似的笑声,这闪电般的身法,这似曾相识的背影,几个形象骤然交结,樊英猛地一醒,原来这手散金花的少年就是日前戏弄张虎子的那个白马书生!天牢之内,呼喝酣斗,黑影幢幢,在瓦面上奔来逐去,且已有人向樊英追来。樊英叹了口气,心想自己纵不受伤,本事也相差太远,只好将救于谦之望,寄托于那个散花少年,拼一口气,使出“陆地飞腾”的功夫,奔离虎穴龙潭,悄悄溜回客店。回到客店,已是四更时分,樊英解衣一看,只见右臂险些脱臼,幸未伤及筋骨,樊英咬一咬牙,自己将手臂接好,敷上了金创药。刚刚弄好,只觉头晕眼花,再也抵受不住,一躺上床,立刻昏沉沉地晕迷过去,也不知过了多少时候,睁开眼时,只见室内一灯如豆,店小二披麻带孝,面挂泪痕,站在床头。樊英奇道:“我又未死,你哭什么?”店小二道:“于大人,于大人已经归天了!”樊英双眼一睁,叫道:“真的?”店小二道:“他是今朝一早在午门归天的,现下北京之人,除了奸臣贼子之外,人人都在家中披麻带孝!”樊英大叫一声,又晕厥过去。过了一阵,樊英悠悠醒转,那店小二仍坐在床头,替他捶背,樊英道:“刻下是什么时候了?”店小二道:“客官,你已昏迷了一日半夜,现在已是第二日的夜间了。”樊英心痛如割,想不到大明朝廷,居然敢冒天下之大不讳,这样快便杀了于谦。店小二道:“樊义士,你觉得如何?若能走动,早早离开了京城吧。”店小二改口称他“樊义士”,樊英吃了一惊,道:“你说什么?”店小二道:“义士不必多虑,你昨夜回来,刀上的血还未揩干净呢。”原来昨晚一群侠客大闹天牢,日间早已传遍北京。店小二见樊英昏迷不醒,刀上血渍犹存,联想起他投店之时,立刻便问于谦之事,心中早已恍然,当时便请了一位靠得住的跌打医生给他医治,樊英受的只是外伤,所以晕迷,全是因为疲劳过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