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回末路穷途 功名随逝水荒山古刹 剑气射寒星(3/6)

谈谈笑笑,同往邙山。玄风问道:“你的姐姐呢?”冯琳道:“她两年前和唐晓澜同回天山去了。”朗月禅师道:“你们两人相貌之似,真是世间少有。若不是你刚才先说了那一番话,我们也不知道你是冯瑛还是冯琳。见了你,我们就想到你的姐姐,可惜她远在天山。”冯琳黯然说道:“我也想念她呢。可惜路途这么遥远,想托人捎个信也不方便。若然她得知年羹尧失势待毙之事,不知该如何欢喜呢!”冯琳可没有料到,冯瑛和唐晓澜这时也正在赶返邙山的途中,不过一个是从西北出来,一个是从浙江西上,彼此的路途不同罢了。唐晓澜经过了那场大变之后,心中甚是抑郁,回到天山之后,沉默寡言,只是虔心练剑,易兰珠颇感奇怪,私下里也问过冯瑛,冯瑛并不隐瞒,将一切都告诉了易兰珠。易兰珠叹口气道:“我们七剑之中,当年也曾有几位累于情孽,连一代奇侠的凌未风叔叔也不能免。但愿你们将来也像我的凌叔叔和刘郁芳一样,在经过许多劫难之后,化除魔障。不过这种事也勉强不得,老是放在心头,反而苦了自己。”易兰珠是过来人,也不用说话去劝唐晓澜,只专心教他武艺,渐渐将他的心思引开,唐晓澜在天山住了一年多,补习本门的武功,将以前未曾学的,全都学了。

一日,易兰珠将唐晓澜叫来,道:“你的武功,如今已尽得天山心法了,我今正式准你列入门墙,不再是挂名弟子了。”唐晓澜大喜叩谢,易兰珠道:“天山一派,代出英豪,你正壮年,未宜归隐。明日再和你瑛妹下山,往助吕四娘和甘凤池吧。”唐晓澜虽是难舍,但想想师父说的话乃是正理,于是第二日便和冯瑛拜辞师父,再下天山。两人间关跋涉,重入中原。唐晓澜虽不似两年前那么忧郁,却仍是拘谨自恃,不敢与冯瑛涉及儿女之情。走了三个多月,经过大漠流沙,穷山恶水,两人又回到了河南,路上听人谈起年羹尧失势之事,传说纷纭,也不知是真是假,两人心情更急,恨不得立即见着吕四娘。这日路过嵩山,嵩山上一大片烧焦的山头,新的树木又已稀稀疏疏的长了起来,抽条发叶。唐晓澜十分感慨,吟道:“枯树逢春犹再发,江山历劫剩新愁。树犹如此,人何以堪?”冯瑛道:“天色晚了,不如就在嵩山歇一宵吧,我也想凭吊一下那烧剩的古刹呢。”唐晓澜和冯瑛步上嵩山,只见一片瓦砾,被风雨磨洗,已渐渐和山上的泥土混做一团,残砖破瓦不可分辨,上面还长起了青苔。唐晓澜叹道:“千年古刹,付之劫灰,可叹可恨。”冯瑛笑指着瓦砾上的青草道:“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何须慨叹。”两人沿着少林寺的遗址一路走去,在山坡上发现一间烧了半边的破寺,唐晓澜道:“咱们就在这里歇宿一宵吧,嵩山与邙山相距不过三百多里,再走两天,便可到了。”两人从已崩塌了大半边的后墙,跳入破寺,摸入殿中,忽听得有人问道:“你们是谁?”这声音颤震急促,显得中气不足,但却别具一种威严。唐晓澜推门进去,只见地上烧着一堆火,旁边躺着一个人,面上似带病容,但双眼张开,却是光芒外露,炯炯有神。唐晓澜道:“我们是过路的客人,先生贵姓?”那人本已欠身半坐,盯了二人一眼,又睡了下去,对唐晓澜的话竟不理睬。冯瑛好心问道:“客官可是有病么?”那人眸子半张,道:“我睡意正浓,请你们别打扰了。”冯瑛道:“若然有病,我们随身还带有一点丸散,也许合用。”那人道:“叫你们别啰唆,你们怎么老是爱管闲事?休说我没病,有病也不要你医。”扯过被头,盖过头面。冯瑛见他无可理喻,不再言语。唐晓澜却留神到他的头顶上有热气散发出来,吃了一惊,心道:“这人内功深湛,想必是受了暗伤,现在正用内功自疗,咱们真不该去打扰他。”扯了冯瑛一下,两人自在殿角靠墙歇息。过了一阵,那人鼾声已起,外面忽又有谈笑之声,唐晓澜一望,只见有两人跨墙而入,不觉啊呀一声,与冯瑛同时站了起来。来的乃是父女二人,正是曾到杨仲英家寻仇,与冯瑛曾经两度交手的唐金峰与唐赛花。原来自两年前唐金峰接受了吕四娘的调解后,便带女儿到各处散心,最近在朱仙镇收了女婿王敖的遗骨,想带回四川迁葬,今日经过嵩山,路无客店,也寻到这个破刹来歇宿。唐晓澜见是他们父女,颇感尴尬,恭恭敬敬地问安道:“唐老前辈,你好?”唐金峰鼻子里哼了一声:“好!”唐赛花瞪了他们一眼,手摸暗器囊子,唐金峰低声道:“大丈夫出言必守,他们不是恶意,不准你再多事。”虽说如此,唐金峰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