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1 卷 第 三 章 初踏蒙古(0/3)

“热河”跟“蒙古”之间,没看见明显的地界。可是,一进“蒙古”感觉得出来:那种感觉就是不一样,就跟出了“古北口”,到了“热河”时一样。景物不一样,连吹在脸上的风都不一样。关山月骑在他那匹“蒙古”马上,这时候的感觉,就是这样。一路走来,人越来越少,等到到“蒙古”,根本就看不见人了。看得见的,只是空旷、辽阔、看不见边的草地,一片绿,或者是一片黄沙地。心里有一种感觉,说不上来是什么感觉,只知道不舒服,心里不舒服。看不见人,可是关山月觉得出,听得见,他后头跟了个人。这个人,从他一进“蒙古”,就跟上了他。只是,保持一段距离,让人看不见的距离。这人一定没想到,他保持的距离让人看不见,可是关山月觉得出,听得见。关山月知道,保持着让人看不见的距离,在后头跟着他的这个人,一定是“蒙古”人。进了“蒙古”,就少有汉人了。也没有汉人跑来“蒙古”跟人的。这是干什么?是因为他是外地来的汉人?骑的虽是“蒙古”马,可是穿着打扮不一样,不“蒙古”,一眼就看出来了。跟当初在“承德”,贾亮一眼就看出,那老头儿是“蒙古”人一样。难道外地来的汉人,一进“蒙古”地,都有人在后头跟着?看看这个汉人来“蒙古”干什么?不管是为什么,关山月不在乎,你跟你的,他走他的,爱跟你就跟吧!走没多远,关山月觉出,听见,人多了一个,在后头跟他的人多了一个。这又是干什么?一个嫌少,多一个?想干什么?一个嫌少?难不成想打劫?这种地方,可是打劫的好地方,绝对是!可是,想打劫关山月,一个加一个,两个就够了?不够,差远了!要不是想打劫关山月,那又是想干什么?想干什么关山月都不在乎,仍然没事人似的走他的。可是,没多久,又加了一个,后头跟他的人又加了一个。三个了!这又是干什么?究竟想干什么?两个还不够?再加上一个?三个就够了?还是那句话,关山门不在乎,别说又加了一个。就是加了这一个之后,再加两个,也是一样!还真的,一会儿工夫之后,又加了两个!五个了!五个又怎么样?关山月还是没事人儿似的走他的。可是,这回走不了了!没别的,只因为关山月看见,前面五人五骑,横列一排,挡住了去路。这回不是觉出,不是听见,而是看见,清清楚楚的看见。清一色“蒙古”人打扮的壮汉,骑的都是“蒙古”健马。后头那五个,什么时候绕到前头来了?是么?关山月既没觉出,也没听见。那么,这五人五骑是——是另五个!怎么知道?因为关山月背后又来了五个,五人五骑。也是横列一排,也是骑着“蒙古”健马,“蒙古”人穿着打扮,清一色的“蒙古”壮汉。前后夹住了关山月,共是十人十骑,十名蒙古壮汉。如今明白了,所以保持距离,在后头跟着关山月,而且加一个,又一个,是为了等着跟前头这五人五骑,在适当的地点会合,以便前后夹住关山月。如今会合了,也夹住关山月了,十人十骑,十名“蒙古”壮汉。个个膀宽腰粗,个个浑身是劲,个个吓人!要干什么?应该揭晓了。要是为抢劫,也该下手了!没错,时候到了!前头五个,最中间的一个,络腮胡壮汉,铜铃似的两眼一翻,小胡萝卜粗细的手指一指,说话像打雷:“你,汉人?!”汉语,说得还挺不错。关山月说了话:“不错,是汉人。”络腮胡壮汉道:“从哪里来?”关山月道:“热河。”络腮胡壮汉道:“‘热河’什么地方?”关山月道:“承德。”络腮胡壮汉道:“知道不知道这里是什么地方?”这话问的!关山门不在意:“知道。”络腮胡壮汉道:“这里是什么地方?”似乎不信关山月知道。关山月仍不在意:“‘蒙古’!”络腮胡壮汉信了,满意了,道:“你这个汉人,到‘蒙古’来做什么?”关山月道:“找人。”络腮胡壮汉道:“找什么人?”关山月道:“朋友。”络腮胡壮汉道:“这里有你的朋友?”关山月道:“他在‘科尔沁旗’。”络腮胡壮汉道:“这里不是‘科尔沁旗’。”关山月道:“我从这里路过。”

络腮胡壮汉道:“想从这里路过,要能从这里路过。”这似乎是说,要有能从这里路过的条件。关山月道:“要怎么样才能从这里路过?”络腮胡壮汉叫了一声,关山月听不懂,许是“蒙古语”。最左一名神情冰冷的壮汉跳下了马,三大步往前,停住,虎视眈眈地望关山月。不懂,但是明白了,那一声,该是叫这名壮汉。关山月道:“这是……”络腮胡壮汉抬起毛茸茸的大手,伸一根小胡萝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