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七章 大选嫔妃(1/3)
属燕土,天下之美人,自应汇聚于此,以彰陛下之圣德。”
傅宣歌紧随其后,他的声音里同样充满了赞同与附和:“刘大人所言极是,微臣亦深感陛下圣明。臣以为,陛下应顺应天意民心,在全国范围内举行一次盛大的嫔妃遴选,旨在挑选那些德才兼备、容貌出众的女子入宫,以充实后宫,增添皇家的喜庆与繁荣。此举彰显陛下不拘一格、广纳贤淑的博大胸襟。”
“傅大人说得对,臣附议。”钱国维等人连忙应和,他们的声音中带着明显的谄媚与讨好,仿佛此刻能说出皇帝心中所想,便是他们最大的荣耀。然而,在这片附和声中,却有一人显得格外不同。
顾炎端坐于席间,手中轻握茶杯,微微抿了一口香茗,神情淡然,并未加入到这片阿谀奉承之中。他的目光时而掠过舞动的佳人,时而望向窗外那似乎永不停歇的春色,心中似乎有着更深的忧虑与思考。
崇德皇帝哈哈大笑,声音中带着一股君临天下的豪迈与自信,与刚到建州时那种落魄卑躬截然不同:“好!众爱卿果然深知朕意。都言江南水乡,钟灵毓秀,自古便出美人。既然如此,朕即刻下旨,于全国范围内大选嫔妃,不拘一格,唯才是举。朕倒要看看,这广袤的天下间,究竟有多少绝色佳人。”“此人名叫余乐,年仅十五岁。”钱元昭的声音中带着几分赞叹与钦佩。
郑锦闻言,不禁更为惊讶,眉头微皱,难以置信地重复道:“年纪这么小?思路却如此缜密?”
钱元昭点了点头,继续说道:“正是如此。余乐虽年仅十五,但心智之成熟,思维之敏锐,远超常人。他在乾朝潜伏,不仅成功赢得了信任,更在暗中布局,步步为营,为我大燕的复兴大计贡献着不可估量的力量。他的忠诚与智勇,让孤深感敬佩。”
郑锦听后,心中对余乐的爱才之情油然而生。他意识到,这位年轻的勇士不仅有着过人的胆识与智慧,更有着一颗赤诚的爱国之心。在如此年轻的年纪便能承担如此重任,其未来之成就,实在是不可限量。
“如此英才,当为我大燕所用。”郑锦沉吟片刻,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太子殿下,我们应当全力支持余乐,为他的行动提供一切必要的帮助与保障。同时,也要加强与大燕内部的联络,确保一旦时机成熟,便能迅速响应,共同推翻乾朝的暴政,恢复我大燕的荣光。”
“只是,孤……”钱元昭想到自己的尴尬境地,又是一片惆怅。
郑锦深知太子的心情,他轻轻拍了拍钱元昭的肩膀,以老成持重的语气安慰道:“殿下不必过于忧虑,建州的群臣得知您归燕的消息后,定会心生波澜,形成两派势力。一派自然是那些拥立黎王为帝而利益相连的大臣,以刘奎、钱国维、傅宣歌等人为首的人定会力保现状;而另一派,则是那些心怀忠义、深知皇室正统重要性的大臣,他们定会拥护您这位皇室正统血脉的太子。比如礼部尚书顾炎,他还是江南读书人的魁首,如果他振臂一呼,所有读书人都将会支持您。”
郑锦的眼睛里闪耀着不屈的意志和坚定的光芒,继续说道:“殿下要做的,便是耐心等待时机,同时暗中联络那些忠诚于皇室的大臣,逐渐壮大自己的力量。待到时机成熟,便可一举推翻黎王的伪政权,重振我大燕皇室。”
钱元昭闻言,心中稍感宽慰。身边有像郑锦这样忠诚而智勇的大臣支持着他,他一定能夺回属于自己的一切,复兴大燕朝!
郑锦的眼中闪过一丝忧虑,他沉声问道:“殿下,您在大都之时,可有其他皇子、公主们的消息?”
钱元昭轻轻摇头,眼神中闪过一丝落寞与无奈:“都失散了,孤化身布衣,流落街头,幸得贵人相助,才得以保全性命。”
郑锦闻言,不禁长叹一声,语气中充满了对国家命运的感慨与忧虑:“唉,这真是国之大不幸啊!皇族血脉散落四方,国家动荡不安,百姓苦不堪言。殿下身为皇室正统,肩上承载着复兴大燕的重任,务必要保重身体,以图将来。”
他停顿了一下,继续说道:“如今建州局势复杂多变,殿下您虽然归燕,但前路依旧坎坷。老臣愿誓死追随殿下,为复兴大燕尽一份绵薄之力。”
钱元昭感激地看了郑锦一眼,他深知这位老臣的忠诚与智勇。他轻轻点头,语气坚定地说道:“郑阁老放心,孤定不会辜负您的期望。”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