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第3章(1/3)

,左右入宫这么多年,在这里生活我也游刃有余……”

于嬷嬷就跪了下来。

“老奴这辈子无儿无女,无父无母,从遇见娘娘起,老奴这生注定了只为娘娘活着。娘娘在哪,老奴就在哪儿,娘娘要是赶老奴走,那就是逼老奴去死!”

她哽咽说着,膝行过去就用力给文茵磕起头来。

文茵哪里忍心,赶紧将她扶起。

见她不起,坚持等她亲口说个答案,文茵终是妥协。

“行了,不说了,我不说了,嬷嬷快起罢。”

于嬷嬷心里大松口气,这方劫后余生般由着对方的力道起了身。

她决不能走,她再清楚娘娘的性子不过,外柔内刚,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她守在这里,娘娘还会顾忌些,行事会给自身留一线生机,倘若她一旦离开,让娘娘没了掣肘,那将来娘娘会如何可怎么好说?

“娘娘,您为何会突然提及……”

于嬷嬷的话未说话,文茵就摇头止住了她的试探。

“可能是我多想了罢。”文茵不再继续这个话题,转而问了句:“今个初几了?”

于嬷嬷一怔,愈发担忧的看着她。

“十五了娘娘。”

“哦是,都忘了今个早刚去坤宁宫请了安。”

文茵捧过茶杯低眸静喝着茶,半晌方平静放下空茶盏。

“昨晚做个了噩梦,此刻回想起来,心有些绞痛。”不等对方焦急询问,她却径直找过一方锦帕,不轻不重的揉着眼角:“嬷嬷去跟膳房的人说下,做些宁神静心的药膳端来。”

微微偏过脸朝向画窗方向时,又补充了句:“室内有些闷了,嬷嬷出去时,记得将门带开一些。”

于嬷嬷反应了过来。张了张嘴,可她到底没再说什么,掩好眸里的担忧,便脚步略有沉重的走出了里间。

房间里,文茵等人出去后,就沉沉闭了眸。

她的脑中又浮现在坤宁宫时,她临去那会,娴妃朝她投来的那欲言又止的神色,以及同情关切的目光。

第一回娴妃对她流露出这般的神色,是在元平十年二月,她父亲病逝的时候。上一回则是在元平十三年秋,她二哥被斩于市曹的时候。

所以这回……

她不知娴妃是出于什么目的偷向她暗示消息,是出于卖好还是包藏不为人知的祸心,可信息的节点从未出过错。皆是文家出事的节点。

前两回待她知道时,已经无力回天,只是不知这一回,是如前两回一般,还是尚有余地。

此番有事的应不是她母亲。

自元平九年她入宫之后,她母亲就与文家断了来往,回了陇西娘家。有陇西外祖父家看护,母亲安全无虞,便是有生老病死的大事,陇西也会遣人给她传信。

那剩下的,便唯有她大哥与幼弟了。

若她猜测无误,出事的应是她大哥文云庭。毕竟幼弟年纪尚小,且志不在仕途。

至于是因何出的事……左右离不开他秉承父亲遗志,勾结党派,欲要再现昔日文官集团的辉煌。

勤政殿,萎跪佝偻的两名官员被人摘了官帽官服,拖了下去。

端坐御座的圣上朝旁边当值的秉笔太监下令:“拟圣旨,明谕大小臣工,重新丈量各省土地。地方官员若有敢夸大功绩,强迫田主多报田地以此争功者,一经查处,按律问罪,绝不姑息。其举荐之人,一并问责。”

秉笔太监俛首而立,一一记下。

殿外,掌印太监冯保正抱着票拟匆匆过来。远远的,他便瞧见殿门外两个宫人正在附耳低语。

见冯保走近,两宫人忙点头哈腰的问好。

不等冯保发问,守门那公公就凑过去,迅速对他耳语一番。

大概是极为诧异,连他这素来见过风雨的掌印大太监都忍不住挑了挑眉。

“这样啊……”他很快回过神,和气的对来报信的那宫人笑说:“此事咱家知晓了,你也快回去,省的出来久了不好解释。”

说话的时候眼神示意,那守门公公会意,立刻摸出了两小锭银子。

那宫人千恩万谢一番,转身匆匆离去。

冯保抱着票拟进殿,不多时,殿内传来细微的脚步声,出来的是刚在殿前当值的秉笔太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