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 配钥匙,三个子一把(0/2)

就说一个纺织厂吧,建个厂招几百人就顶天了吧?而且主要是招女工。

一个罐头厂,能招两三百人就不错了。

一个制衣厂,差不多也是几百人。

这些厂里的工作几乎是一个萝卜一个坑,人只要进厂,他们就不会挪窝了。

满员之后,你再想进去就难得很呐。

轧钢厂是大厂,等扩大厂区应该还能再招几千人。

可这工作需要一定技术含量,它又不像扫大街和扛大包只需出力就行。

到时候肯定需要分批招人,等厂里原来的学徒工考上正式工,新进来的员工再以学徒的身份上班,让老员工以老带新学一段时间技术。

每批招一两百人就不错了。

而且只要是分批招人,这里面就有讲究。

分批招人,每次招的人数不多,比如说这次有200个招工名额,可能会分100个名额给街道、居委会、部队等单位来做人情。

各个街道、居委会拿到名额,会分一些给自己人,剩下几个名额再给他们管辖下表现好的街坊邻居。

这批招人还剩100个名额,再拿一半给领导或有贡献的员工分分,那就还剩下50个名额。

再来个特殊情况,比如回报社会,厂里招收一些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或者厂里照顾社会上困难家庭,那剩下的50个名额还会再出去一些。

到最后,剩下那几十个名额流到社会里,你就能抢得到了?

城里有着几十万人甚至上百万人口,就招这么几百人,还不够塞牙缝的。

让村里人全部进城工作,那根本不可能,你当人家城里招工不走关系啊,那些领导哪一个没亲戚朋友?

想找工作成为厂正式工,普通人得看运气,不然那些城里人喜欢干临时工,喜欢天天去扛大包?

村里同龄人想要进城参加工作,那是天时地利缺一不可。

天时就是需要他们等了,等四九城各个厂逐渐建好且开始招工,那就说明天时到了。

地利与人和,就是张物石信息的准确度和他们自己的运气了。

当然了,要是张物石掏钱,也可以把人塞进厂里,可以但没必要。

他一个有私心的人是会权衡利弊的。

而且说个不好听的,村里未必过的比城里差,未来一些年,大家生活水平都差不多,只有吃饱和吃不饱的差别而已,在城里,普通人的普通工作同样是要干体劳动的。

只要村里人“某些年”齐心协力的不听话,即便日子再困难,只要心思活胆子大,偷摸在山里角角落落散种一些地瓜和土豆,都饿不着自己。

张家村后面有几座连在一起的山,山里还有一湾带有活水泉眼的湖,他们村东流淌而过的一条小河源头就是这个湖。

有这么好的条件,这么隐蔽的山林,只要胆大心细就行。

一句话:只要胆子大不听话,生活水平不能差。

下午吃完饭。

老头老太太稀罕了一下曾孙子,就联手赶赴村内情报中心。

下午没事干,张物石去后山沿着几条小路转了转。

明年就是53年了,各种东西逐渐就要开始使用票据+现金来购买了,从此就要进票据时代。

粮票、油票、布票、副食品票、工业券等等都要迈入历史大舞台了。

票据相当于购买凭证,你手里有票只能证明你拥有了购买资格,最后买东西的时候还是要掏现金的。

他要研究一下后山,看有没有隐蔽一点的地方可以偷摸种或养一些东西。

进入统销统购,收价和售价都会被定死,在后山老林多种的粮食和多养的动物,可以当做“计划外”的物资,高价倒腾出去。

当然了,提前得先留够村里人自己吃的。

溜达了一圈,他暂时定了几个不错的地方,等回头自己再研究研究。

出山的路上他发现了几只野鸡,不过张物石懒得动,就放过了它们一马。

路过村子情报中心,就见还有好多人在这扯闲篇。

他溜达过去跟人聊天。

聊的正开心呢,就见村口处走来了一群人。

由于张家村靠山,村里人怕野兽进山,农闲时就用竹子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