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说十大美女之赵飞燕(上)(2/6)

,当然你若叫小姐陪唱那又另当别论,但当时在怡红院里,卡拉厅一般都是高级官员和商家巨贾的场所,一般的平头百姓根本不敢涉足,因为费用惊人。

当时唱卡拉不比现在,现在你随便花个一百几十块钱能让你吼到喉咙冒火,而当时伴奏的都是专业的乐师,音乐造诣深不可测,随便你点什么歌,他们都能给你顺手拈来,来伴唱的也都是高级歌姬。不过卡拉厅的生意并不好做,有些无赖官员唱完了一看账单,便扯着鸭公样的破喉咙吼道,操你丫的,打劫啊,唱两首歌要花这么多钱,吼完就扬长而去,一点风度没有。

好一点的就打张白条,说记在账上,下次再给,次次都是说的下次,也不知哪一次会是个尽头。这些官员大多是有身份的人物,哪个都得罪不得,万一得罪了,说不定他们哪天他们就给你来个突击检查,又是查卫生,又是查身份证,又是查暂住证、又是查生产经营许可证.....反正能想到的他们通通给来上一遍,而且乱开罚单,隔三差五的就给你来个停业整顿,生意根本就没法做。

还有些太监溜出宫来玩,最喜欢到怡红院去,尤喜到卡拉厅去唱歌,歌声尖锐无比,专唱女声,而且用的是美声唱法,别人一听他那尖嗓子声就知道是溜出宫的太监,出于无聊的幽默感,就拼命点《把根留住》。

太监最恨的就是别人提到这方面,而且还是用唱的,便扯红了脖子和那有幽默感的人扭作一团,搞得歌厅里乌烟瘴气,生意越发难做。而且还常常有黑社会来捣乱,索要保护费;还得请打手,以防有人光玩不给钱......总之,怡红院里乱七八糟的什么都有可能发生。

关于怡红院里的具体状况,花上三天三夜也说不完,这里暂且不表。话说那冯宜主被卖入怡红院虽然才不过十三来岁,但也知道这怡红院是什么地方,要死要活地哭哭闹闹了两三天,在老鸨一翻居心叵测的开导下,知道事已至此,再无挽回的可能,便也认命了。

况且怡红院里吃好住好穿好,年龄尚小不用接客,还可以读书,而在外面的流浪生活,风餐露宿,吃了上顿没下顿,还常常受那些登徒子的调戏和性骚扰,两者相比,怡红院简直就是天堂了。所以宜主慢慢反而喜欢上了在怡红院的生活。

宜主生自音乐世家,歌舞四六级对她来说,自然是不在话下,可惜当时没有专业八级,不然对她来说也是手到擒来轻而易举。教师们格外器重她,对她单独进行严格和系统的训练。老鸨更是视为掌上明珠,诸事照顾备至。再加上她聪明伶俐,认真听讲,学习刻苦,人又长得漂亮可爱,大家都一致预测她必为未来的妓魁无疑。

话说那个文学老师,姓张名士春,是个落魄的才子,虽然学富五车才高百斗,可是考举考了好几次都考不上。有人跟他说你这样考是不行的,要学会做人,可惜枉他徒有聪明才智,却始终无法领会“学会做人”是什么意思,所以屡考不中,失望至极,最后迫于生计,到这风月场所里当起了文学讲师。张士春是怡红院里许多小姐暗恋的对象,长得很是英俊倜傥,又有文学素养,颇具文人气质,温文尔雅,那些又老又丑又粗暴的嫖客根本没得一比。

宜主学习之余,最喜欢写点文学作品,常常向她的古典文学讲师请教写作方面的技巧。那张士春看她如此好学,而且又长得这么漂亮可爱,教起来自然是不遗余力。

不知不觉宜主已经十四岁了,正所谓哪个少女不怀春啊,日久生情,宜主开始迷恋起她的文学老师来。才貌双全的老师怎么可能会看上自己,所以她只能把那份爱藏于心底,每天写点小文章寄托自己的感情,又加上身世的缘故,她的文风倾向于凄凉婉约,沉郁忧伤。

她曾想过出书,借此成名,可是当时出书要有后门才行,或者自己掏出版费也行,而且还没稿费,宜主那时还没正式工作,别说出版费,买用通讯鼠的钱都是向老鸨预支的。宜主写了一大堆乱七八糟的东西,都锁在抽屉里,成为抽屉文学。后来宜主入宫为皇后,汉成帝死后,宜主无所事事,想写一部回忆录,才想起自己写的那些抽屉文学,可惜当时走得太匆忙,全都扔在怡红院里了。

每天看着自己心爱的人却无法表露自己的爱意,这些东西搅在一起,搞得宜主小小的心成天矛盾极了,一来二去,宜主就成了有点小资情调兼忧郁气质的文学女青年,用通讯鼠和忧郁骑士聊天时,就俨然以文学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