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二 大婚(中)(0/2)

“恭在兄!”徐朗拖着手,从远处走来。

叶恪十分欣喜,“子明!”

二人相见,甚是欢喜。

徐朗道:“恭在兄……不对,应该叫你叶侍郎了!”

叶恪笑道:“何必拘泥这些繁文缛节,你我二人兄弟相称,岂不快哉!”

徐朗点点头,感叹道:“状元宴一别,我便赶往汉州就职,掐指一算,你我二人已有三年未曾谋面。”

叶恪感慨道:“你现在还在汉州吗?”

徐朗道:“两年前,皇上将我调往圳南做了县令。”

叶恪道:“以你的才学,做一个八品县令未免太屈才了。”

徐朗道:“此言差矣,只要能为百姓做事,在哪里做官都是一样的,况且,皇上已经将我调回了京都,以后我二人可以时常聚一聚。”

叶恪点点头:“好!今日你我兄弟二人不醉不归……”

张简默默地喝酒,余光扫过不远处的二人很快又收回视线。

心里莫名地烦闷,张简索性一杯酒接着一杯酒,且来敬酒的人他都照单全收,来者不拒。

叶恪见了,颇有些不满,蹙着眉头,重重放下手中的酒杯。

“恭在兄,怎么了?”徐朗问道。

叶恪意识到自己落了礼,抱歉道:“没事,只不过看到有些人明明酒量不好,偏偏要喝那么多酒,这么大年纪了,一点分寸也没有!”

徐朗好奇地四下看了看,除了张简,也没有旁人一直在喝酒,可是……张简年纪不大吧……

“张相,你可不能再喝了!”一个十一岁的小孩揪着张简的裙摆。

张简脸色微红,弯下腰对小孩说:“信王殿下,这种场合,不喝是不行的,您放心,下官有分寸。”

信王年纪虽小,说话做事故作老成,一板一眼道:“你都喝醉了,哪里来的分寸呢?”

“祁儿年岁不大,倒是越来越威风了!”

外头传来声音,众人皆往门口看去。

“成王驾到——”

信王跑到门口,“祁儿见过大哥!”

薛显笑着摸了摸薛祁的脑袋,“多年不见,祁儿都这般大了!”

信王自豪地说:“祁儿每天都有吃很多饭!”

薛显点点头,目光移到殿内,先与关绍翁对视,接着目光停留在张简身上。

看见张简,薛显颇有几分恨意,当年父皇病重,张简为了保太子薛景顺利即位,向父皇提议,把自己配到凉州做王,父皇一贯宠爱自己,也不知道张简究竟说了什么,父皇居然同意了如此荒谬的谏言!

凉州位置偏远,穷山恶水,把他配到那里与囚禁有什么两样!

“张相,五年未见,别来无恙!”薛显迈着步子走到张简面前,朱锻长靴,踩在地上每一步都霸道有力。

张简十分沉稳,敛着眸子:“下官拜见成王殿下!”

薛显笑道:“多年未见,张相倒是越发飘逸俊,想当年张相受到重用时,不过十五岁,正是大好年华,模样甚是俊郎,张相当年倒是与皇上差不多大,就是先皇只育有三字,倒是可惜了。”

众人都听出来,成王是在暗讽张简怕不是做了先皇的入幕之宾才会年纪如此小便担任丞相一职,因为如此,先皇之后才再无所出。

成王竟说张简是靠着身子入仕,这是何等的侮辱,不仅是侮辱了张相也是在诋毁先皇啊,怪不得人人都说成王乖戾!

叶恪心里难受,一听就明白成王是来找事来了,可是再如何找事,也不能拿这种事情开玩笑!他正想为张简出头,张简先他一步。

张简噙着笑意:“成王殿下谬赞了,下官不才,当年凭随口念出的《九州赋》得到先皇赏识,得以入仕为官,先皇内政修明,雄才大略,下官只从学到了一些皮毛便可受用终身,只可惜先皇那时便已身体羸弱,久病缠身,下官还未报答先皇赏识之恩,幸好当今天子天命所归,下官不敢左右皇帝,但尽心辅佐,惟愿大兆昌盛,也算报得先皇之恩!”

张简的话更为有度,先解释了自己当年是靠真才实学受到先皇赏识,再说皇上当时已经病入膏肓,根本不可能与他做什么有违纲纪的事情,再将先皇与薛景都夸赞一顿,放低自己的位置,与刚刚出言不逊的成王形成鲜明的对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