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历史洪流【二】(2/4)

文件派发到与会人员手里。

十分钟后,大家全体通过了这份文件。

十五分钟后,会议结束。

半小时后,理事们在接受记者访问时纷纷表示,大英博物馆在潘尼兹的带领下蒸蒸日上,接下来的中国文物涌来,将全力配合,一起保护人类之瑰宝。

--------

会议结束,潘尼兹微笑着出门,助理紧随其后。

“馆长,理事享有全权,这不是您之前就提出来的政策吗?就多加了一行字而已,他们怎么这么配合?”助理擦了擦冷汗。

与今日的大英博物馆要接受政府文化部门等监督,以及来自社会公众、学术团体的监督不同,19世纪的大英博物馆提出理事享有全权,是让那些贵族愿意以倾家族之力捐献的原因:获得理事身份,便是获得了整个大英博物馆藏品的监督权、淘汰权。

大英帝国百年征战,雄霸全球,博物馆早就被藏品撑爆,每周、每月、每季度、每年都固定淘汰一批藏品出去,成了常规操作。

淘汰什么,以多少价格淘汰出去,就在这权利范围内。

这里头,赚头可太大了。

好的藏品以最低的价格被淘汰,再被理事私人收藏是常见手法,万一被公众发现了,那便说:被偷了。

大英博物馆的文物总是会被偷,到如今也一样。

“加的这一句话很关键。”潘尼兹笑了笑:“为了应对大量中国藏品能受到最大限度地保护,先入馆、后分类,相关价格酌情登记。”

先入馆,后分类,就让理事们可以先挑选一遍。

相关价格酌情登记,则能让入馆时价格模糊,可操作空间大的同时,不留证据。

“这可不是改动几句话,这是政治。”潘尼兹解释道:“全力要为来源负责。”

“权力要为来源负责?”助理不太明白。

“我的权力来自于哪里?”

“博物馆。”

“博物馆的权利来自于哪里?”

“藏品。”

“藏品来自于哪里?”

“战利品……哦不,捐赠者和理事们。”

“所以啊,权利要为来源负责,让每个人都有的捞,这事儿就能很顺利。”潘尼兹笑了起来。

阳光透过窗户洒在他的脸上,他耸了耸肩,如今,他已经在大英博物馆近三十年,能一步步走到馆长的位置的人,自然摸清了里头的生存法则:艺术品,这可是比鸦片还要赚钱的营生。

赚钱,还高雅,上哪找这么好的行当?

让每个人都有得捞,且官方、合理合法地不透明,这就是为何短短十分钟就扭转了局面的关键。

下个会议,便是中国文物的商讨会。

确定了每个人在这次中国文物的盛宴里都有得捞的基调,接下来,是具体如何捞的问题。

“潘尼兹馆长,您好您好。”温莎城堡的藏品负责人老远就笑容满面。

“久仰久仰!”荷里路德宫的藏品负责人是个新上任的,快走几步,将温莎城堡的藏品负责人甩在身后,率先一步握了手。

紧随其后的是爱丁堡的藏品负责人。

“辛苦辛苦,为了这次会议跑这么远。”潘尼兹伸出手,他的身体微微往后仰,此次由大英博物馆组织召开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中国文物商讨会,意义重大。

潘尼兹的得意从压制不住上扬的嘴角里溢了出来。

后头,是乌泱泱进来的各大高校代表,不仅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的重点高校都来了,还有欧洲其他国家,远远地纷纷从走路改为小跑,朝着潘尼兹露出了有些谄媚的笑。

谁都知道大英博物馆藏品满到塞不下,如今为了中国藏品将腾馆,部分藏品淘汰,部分藏品则转移捐赠到各个高校。

他们,都是为了藏品而来。

“潘尼兹馆长,我听说中国藏品多如繁星,且绝大部分适合布置家居,画啊,花瓶啊,甚至连痰盂都漂亮得无与伦比,是真的吗?”某高校代表眼睛发光。

“圆明园估摸着有上百万件,我听回来的士兵说,官员们赠送给军队的也有上百万件,从南到北一路打过去,也有上百万件,这是前所未有的!潘尼兹馆长,我们哈佛大学若能馆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