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二代教父【二】(1/28)

片裘口头的话。

藏一件东西,最好的办法不是藏起来,而是能光明正大地亮出来。这个思路是对的,这些年,所有从中国掠夺过来的藏品要么捐献给了各大博物馆,以换取减免税收、保持荣誉、争夺头衔,要么都通过私人收藏的模式合法化,还有一部分见不得人拿过来的则通过拍卖行拍上几次,便洗白了。

他们做到了藏一件东西,最好的办法不是藏起来,而是能光明正大地亮出来,但章片裘却很难做到,哪怕他的东西也在拍卖行滚了一次,但他是个中国人。而中国依旧与1861年那般,经历了这么多年毫无长进,不仅毫无长进还忘记了虎门销烟,在大清国开烟馆都合法化了,方便鸦片源源不断进入,刮掉最后一滴油。

至于文物。

说起这件事,大概是这对父子关系不好的源头,伴随着温之藏进入到青春期,为此爆发的冲突数不胜数,温之藏说在中国,不管是北京还是上海,抑或是天津、广州,到处开着文玩店,将中国的藏品源源不断卖到海外。

“你还专门投钱做假货,来压低价格扰乱市场,可大清国都不屑于作假,那些古玩店几乎全是真的,吸鸦片破产的太多了,拿出家私出来当掉的多如牛毛,你收藏的远不如他们搞出去的,有什么意义?”温之藏的质问让章片裘陷入了短暂的沉默。

“我们会等到中国崛起的一天,将这些搬回去。”章片裘说道。

“哪天?”温之藏歪着头很是挑衅看着他。

“会有这么一天。”

“那你说哪天?慈禧那老犊子死了的一天吗?”

章片裘不知如何回答,他想说‘*****的那一天’,但这句话已经距离他太远太远了,远到他都觉得自己的藏品,藏不到那一天。°t新e′完/?本¥@@神¢站[#> >/更2.新|最!£?全??:

“哼,慈禧那老犊子离死还早着呢,什么总理衙门引进现代科技,搞来一大堆洋人指导这个,指导那个,你知道教会学校吗?那教会学校过去传教的,什么狗屁御用传教士,到处搜刮东西,用传教学校的幌子乌泱泱一箱子一箱子往外弄。”温之藏说这话的时候,才十六岁,那些章片裘陌生的名字往外蹦,只有偶尔有几个他在书上见过的。

章片裘没言语。

总爆发类似的冲突,他曾说过,但温之藏一句‘你从未踏足过大清,你知道个屁’就将他堵了回去。

他总是静静坐在那张皮质沙发上,看着温之藏来回在桌子前焦躁踱步,从12岁开始就这么跟他对峙,直到前往大清开了鸦片馆后回来,这种对峙达到了巅峰。

“哼,亏我母亲竟为这等国家丢了性命!她生怕耽误了引进现代科技,大着肚子就过去,结果呢?现在老子都长这么大了,现代科技呢?十几年过去了,这才徐徐拉开帷幕呢!”温之藏只有说到母亲温默的时候,眼底会泛红,但他立刻深吸一口气,将哽咽压了下去,继而,他会将怒火朝着父亲喷洒:“为何你为了这堆连大清国都不在乎的破东西,不离开伦敦,不紧跟着去大清国护住我母亲?”

起先,章片裘会解释她是突然离去的,而且到了大清国后从不与自己联系,实在找不到。

但说起来自己也是无力辩解,温默之所以会突然离去无非是看在这堆文物的重要性上,考虑到当时的章片裘很难离开唐人街,最终,章片裘只有沉默。

“就你这种藏法,跟仓鼠挖个洞藏起来,有什么区别?”温之藏还不忘讥讽几句。

“那依你高见,怎么藏。”章片裘略带嘲讽。

温之藏自然不知如何藏,不念书,对各国法律不了解,对世界大环境没有清晰的认知,一个孩子,他不知道。别说他了,连章片裘眼下都不知如何藏。

“章先生,我刚路过东街。”谢寻收好资料:“今日是温行鹤的生辰,我以唐人街的名义送个拜帖和礼物吧?”

“好,拜帖上说一下,我晚上去贺寿,晚上人少。”章片裘点了点头。

这些年,温行鹤为洋务运动奔波劳累,大清国引进购买洋人的船只、大炮,包括建立铁路网、电报网以及机器采矿等,全方面渗入到大清国各个领域,连全国海关总税务司的负责人都是英国人赫德。而京师同文馆、神机营、江南制造总局和天津机器局、福州船政局、赴欧赴美留学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