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朝堂初涉(0/2)

捷报传至京都,如同一阵春风吹散了冬日的寒意。庆帝龙颜大悦,金銮殿上龙袍加身,威严尽显。他手执玉玺,当即下旨召顾辞回京。圣旨一下,满朝哗然,文武百官面面相觑,窃窃私语声此起彼伏。

"这小子,从一个小兵窜升得这般快,莫不是走了什么狗屎运?"一位年迈的大臣捋着胡须,眼中闪过一丝嫉妒。

"听说他在边关立下了赫赫战功,也许真有几分本事。"另一位大臣低声回应,语气中带着几分不确定。

嫉妒的口水几乎要淹没金銮殿,但顾辞对此毫不知情。他正在边关收拾行囊,准备启程回京。临行前,他向曾经并肩作战的兄弟们一一告别,眼中闪烁着不舍的泪光。

"兄弟们,保重!"顾辞拍着战友的肩膀,声音有些哽咽,"等我在京城站稳脚跟,一定为你们谋个好差事!"

"顾兄弟,可别忘了我们啊!"战友们纷纷说道,眼中满是不舍与期待。

踏上回京的路途,顾辞心中五味杂陈。他既期待又忐忑,不知等待他的会是怎样的未来。

京都的繁华,远胜边关的粗犷。雕梁画栋,朱甍碧瓦,街道上人来人往,热闹非凡。顾辞走在街头,看得眼花缭乱,不时驻足观望。

"这就是京都啊,"他喃喃自语,"比我想象中还要繁华。"

然而,他很快就意识到,这繁华之下,暗流涌动。朝廷的政治斗争,比战场上的刀光剑影更加凶险。顾辞对此一窍不通,就像个误入狼群的小羊羔,随时可能成为他人的猎物。

更要命的是,庆国财政空虚,国库都快揭不开锅了。这烫手山芋,直接扔给了顾辞。老大臣们捋着胡须,一个个等着看笑话。

"这小子能有什么本事?"一位老臣冷笑道,"怕是要把国库败得更空。"

顾辞也不慌,心想:不就是财政危机吗?哥可是来自现代的金融奇才!他撸起袖子,开始大展拳脚。

首先,他搞了个"庆国第一届商品交易会"。京城内外的商人蜂拥而至,带来各式各样的商品。街道上人头攒动,叫卖声此起彼伏。

"瞧一瞧看一看,上好的丝绸布匹!"

"新鲜的瓜果蔬菜,便宜又实惠!"

商品交易会带来了可观的税收,国库开始有了起色。紧接着,顾辞又推出了"以工代赈"的政策,让贫苦百姓有了工作机会。

"能干活就有饭吃,这可比要饭强多了!"一位农民擦着汗水,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最后,顾辞还偷偷摸摸地搞起了"期货交易"。这些新奇玩意儿,让老大臣们看得一愣一愣的,却又不敢多说什么。毕竟,国库的银子,肉眼可见地多了起来。

庆帝看着日渐充盈的国库,龙心大悦,对顾辞更是赞赏有加。他在御花园里召见顾辞,笑容满面地说道:"顾爱卿,你的才能果然不凡。朕很满意。"

顾辞恭敬地跪下,回答道:"臣不敢居功,这都是陛下圣明所致。"

可帝王心,深似海。顾辞的才能越突出,庆帝的猜忌就越重。他开始暗中观察顾辞的一举一动,生怕这个年轻人会威胁到自已的统治。

这不,一个叫林海的大臣,跳出来弹劾顾辞了。朝堂之上,林海唾沫星子飞溅,恨不得把顾辞生吞活剥了。

"陛下,此子扰乱朝纲,破坏祖制,其心可诛啊!"林海声色俱厉地说道,"他搞的那些新奇玩意儿,哪一样不是在动摇我大庆国的根基?"

顾辞冷笑一声,反唇相讥:"林大人,您说的祖制,是指哪一条?是让国库空虚的祖制,还是让百姓饿肚子的祖制?"

林海被怼得哑口无言,脸色涨成了猪肝色。其他大臣们有的幸灾乐祸,有的暗自叫好,朝堂之上,剑拔弩张。

就在顾辞孤立无援之时,一个身着黑衣的身影,从角落里投来一个意味深长的眼神。陈萍萍的眼神,如同黑夜中的一盏微光,让顾辞原本紧绷的神经稍稍放松。

他明白,在这波涛汹涌的朝堂之上,自已并非孤军奋战。至少,还有这位"轮椅上的王者"默默地站在他这边。

庆帝的赞赏,如同一把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看似荣耀,实则危机四伏。顾辞深知伴君如伴虎的道理,他小心翼翼地拿捏着分寸,生怕一不小心就成了这宫廷斗争的牺牲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