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各取所需的划算买卖(0/2)
其实上次骁虎军大败而回之后,薛文一直让魏王派人注意赵穆的动向,两次交手的经验,他清楚的认识到了赵穆是个奇才。</p>
如果可以将赵穆拉拢到朝廷这一边绝对是一个助力,加上赵穆近半年来的实力扩充,让薛文更加清楚的认识到了这一点。</p>
商人只要有利益,他们什么都可以卖。</p>
因为河东地区筹不到粮食,赵穆引起了各方势力的注意,其中对赵穆最为关注的就是赵王周雍和魏王周斯。还有广安郡虽然不是他们的地盘。但广安郡却在魏国和赵国之间的缓冲地带。</p>
这里突然出现了一个新的势力,他们自然十分的关注。</p>
魏王便派孙仲,薛文等人时刻观察着新安城的动向。不过庆幸的是,赵穆在这半年里并没有表现出亲义军的举动,也没有表现出对朝廷动武的举动,只是在剿灭周围的土匪。</p>
而且薛文也从那些奸商的口中打听到他们要把东西运到新安城,卖给新安君。</p>
薛文在使者临行前,告知了他这些事情。所以使者到来的时候,才称呼赵穆为新安君。</p>
而且还叮嘱无论赵穆要什么条件,只要不是很过分就都应承下来。而且将新安周围的龙溪,黎城,古阳三地分封给赵穆。</p>
薛文知道赵穆不会轻易的去攻打这三处无险可守的地方。不过要是把那里册封给他的话,那么他不可能不要自己的封地。</p>
况且赵穆占据三县封君已经成了既成事实,所以朝廷这次只不过是顺水推舟,用一张黄绢几行字就换的救兵。</p>
大约一刻钟之后,王佐捧着一个紫檀木的印盒走到了使者和赵穆的跟前。他身后还跟着一名侍女,侍女的盘中放着一顶五旒冕冠,一身黑色龙纹朝服。</p>
王佐和侍女走到近前,使者问道:“这是新安君私自篆刻的印绶?”</p>
赵穆从王佐的身边接过来,放在了使者面前的桌案上,他打开印盒,里面是一方螭钮印玺。</p>
“前任县令意图谋反,这是私自篆刻的印玺,朝服等。而且他在县衙之后私造宫室。还有私自纺织的印有‘新安君’等旗号的军旗若干。”赵穆不紧不慢的说道。</p>
之后王佐说道:“新安君的封号,并不是我等自封的,而是前任县令留下的,我们不过是李代桃僵罢了。这印绶,朝服,冕冠,旗色都是现成的。之后只要将印玺拓下,请使者大人送往神都宗正府存档即可。刚刚下官已经请了新安城中的世族豪绅。下官也派出了传令兵,召唤几大军头。还请天子特使,为我主上加冕。之后几大军头到达,我主上立刻发兵勤王。上差以为如何?”</p>
这是一套完整的流程,只有一道圣旨,还有印绶的话,赵穆的新安君并不算被承认了。</p>
真正的封君,是要有封君大典的。</p>
封君大典必须由天子的特使主持。诸侯王国的大典由王上特使主持。</p>
大典的流程是这样的,需要天子的特使在封禅台,焚香叩拜。之后供上祚肉。</p>
并且当众宣读天子敕令,之后亲手为受封的君主带上冕冠,然后将印绶亲手交于他,这样才算礼成。甚至还需要其他的周边的几个诸侯国的君主受邀观瞻。</p>
使者想了想说道:“好吧,既然如此,不知道大典要筹备到几时?只是眼下天子蒙难恐朝不保夕,我看还是先营救天子为上,封君大典可以暂缓。待救出天子之后,再慢慢筹备不迟。”</p>
王佐笑了笑说道:“呵呵,不瞒殿下,封君大典,早在半年前下官就已经在为我主上筹备。那时将士们刚刚拿下三城,都想立一个从龙之功,都恳请我主称君建国。但我主仁义,不愿僭越我大周礼制,直至今日我主都不曾以君候自称,而是自称县令。现如今殿下来访,正可谓是万事俱备。封君大典不宜再推迟。下官已经让人去清扫封禅台,几大军头也相继赶来。而明日便是黄道吉日。今日下官便点齐兵马。我家主公明日便受封,大典结束之后,我等立刻发兵勤王。”</p>
使者想了想说道:“好吧,本使这就去准备祚肉。不过县丞大人是如何认出本使是宗室子弟?”</p>
王佐回答道:“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