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如何应敌?(0/2)
毕竟吕彦是朝廷的官军出身,就在数个月前,他还是朝廷镇压义军的前军将军,吕彦在前线遭到了义军的围困,被围将尽一月,死战不退,苦苦等待朝廷的救援,但被上峰抛弃,后兵败被俘后趁机逃亡。</p>
而后回到朝中,他的上峰为了逃避指挥不当,支援不及而造成的战败责任,便诬陷吕彦通敌,三司会审后朝廷念他有功,被判个人流放,半个月前押送队伍路过磐石堡时被赵穆截获救下。押送的几十名官军自知回去后难逃死罪,便跟随吕彦一起投效到了赵穆麾下。</p>
而跟着赵穆的这批人是赵穆与二当家王佐之前收拢的流民。以及一些逃避徭役,兵役跟随他落草的农夫们。有些甚至还是附近起义军的流散士兵。</p>
这些人无一不对地方豪强的横征暴敛,朝廷的腐败深恶痛绝。对吕彦这名镇压义军,手上沾满义军鲜血的前朝廷的官僚更加的隔阂,甚至是痛恨。</p>
况且无论是最初的举事,还是走马夺取磐石堡,吕彦都没有立下什么功劳。</p>
他和赵穆,王佐不一样,尽管赵穆还不过二十岁。王佐只是一介落第书生,但他们是整个团队的核心。尤其是赵穆,在举事之时,展现出了惊人的领导才能。</p>
而且从躲避官军追捕,还有弄到可以糊口的粮食,几乎都是赵穆的功劳,因此大家非常信服他。</p>
而吕彦是被劫上山来的囚徒,如果只是短暂的收留他,大家或许没有什么怨言,但是赵穆让他成为了磐石堡的三当家,这让很多最初跟随赵穆的人有些不理解。也很不信服。只是因为这是赵穆的决定,大家出于对他的信服,所以嘴上没有什么怨言。</p>
但是心里的隔阂是没有那么容易放下的。因此跟着赵穆王佐的民团和吕彦手下的官军们,时常爆发一点点小摩擦。虽然还没有到水火不容的地步,但是平时的冷暴力,总让山寨里充满火药味。</p>
“无妨,眼下我们要弄清楚敌人的动向到底是什么。三当家,让斥候随时注意对方的动向。”赵穆望着一脸为难的吕彦不紧不慢的说道。</p>
事实上,自从夺取磐石堡后,赵穆就一直在筹备如何应对回来的座山雕,以及其他可能面临的危机。</p>
座山雕是这青石山周围有名的悍匪,在此作乱十多年,可谓是树大根深。赵穆在山下卖枣的时候,也曾经跟这帮土匪打过交道,近几年更是对青石山的地理地貌,包括山寨匪徒的来历,都做了充分的调查和了解。</p>
甚至用他大学时学的不多的地理测绘知识,用几年时间绘制了一副详细的磐石堡,以及周围郡县,村庄的地形图。</p>
而周围的百姓们更是深受他们荼毒,在兵不血刃夺取磐石堡的战斗中,周围的百姓们也为他们提供了不少情报,还有向导上的帮助。</p>
而通晓《古代战争史》《论持久战》以及《孙子兵法》的赵穆,自然首选便看中了磐石堡这块进可攻退可守的咽喉宝地。</p>
磐石堡四周山峦峭壁,易守难攻。而且山上有水源,木材,石料,甚至还有一些可开垦的贫瘠田地。</p>
而青石山周围则是广袤的乡村。这里位于河东,赵穆听王佐说这里自古便是产粮的宝地。</p>
现在这里有着不太丰富的人力,以及广袤可以适合耕种的田土。还有就是乡村是官军和义军势力都很贫弱的地方。适合他这种势力缓慢蚕食发展。</p>
而且四周联通官道,周围便是几座小县城,算是个交通枢纽。</p>
要想在这乱世当中成就大业,占据磐石堡,联通周围的乡村是发展自己的势力是第一步。这比去占据某座城池随时要面临某些势力的攻打,疲于应付要划算的多。非常适合目前的起步阶段。</p>
可惜作为古代人的座山雕,并没有赵穆现代人的战略眼光。也看不出青石山磐石堡重要的战略位置,更何况座山雕只是一介草莽,也没有赵穆的雄心壮志,在他们这些人的眼里,谁给钱,就给谁卖命。</p>
之前座山雕受到了朝廷的招安,被封了官职去参加镇压义军的战斗了。上千号匪徒,几乎是倾巢出动,这才给了赵穆走马夺取磐石堡的机会。而他也没有想到自己的老巢会被赵穆率领的民夫占据。</p>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