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9章 又被皇上教诲了一番(1/3)

地方主政官员不要老是霸王硬上弓的戏码,肆意使用手里的权力。越是这样,老百姓反而越不相信。

你们这么强硬地来,是不是里面有陷阱?

老百姓脑子又不傻,会想事情的。

只有通过宣传手段,先把农业合作社的好处,坦诚地告诉广大农民,把气氛烘托到位。谁都想过上富足的好日子,白云湖农场这样的好日子,百姓们谁不想过?

农业合作社,就是奔着这条路去的。

把这个道理讲清楚,老百姓自然就明白了。凤磐公身为文明指导委主任,你们向他汇报下想法,让他全力配合你们。

在宣教这一块,凤磐公还是很有经验和手段的。”

“臣遵旨。”陈大科欣喜地应道。

王宗载提起一件重要的事,“皇上,臣有个不情之请。”

“说。”

“臣向皇上恳请,请让杨公公从山东农垦局里,选派一批优秀人才到布政司,帮助我们组建农业合作局和农业合作社,并且把农业合作模式试点成功。”

朱翊钧指着王宗载,非常欣慰地对徐贞明和潘应龙说:“王抚台抓到关键问题了。至关重要的问题!”

朱翊钧郑重地对王宗载和陈大科说:“方略定下来,最重要的就是官吏问题。没有得力的官吏去执行实施,你规划得天花乱坠也没用。

要是农业合作模式,试点没有成功,搞得一地鸡毛,各地百姓会看在眼里,寒在心里,你们后面再怎么卖力吆喝,百姓们都不肯入会。

要是试点成功,合作社搞得红红火火,社员农户们粮满仓,腰包塞满了钱,周围的百姓们看在眼里,比你们敲锣打鼓地演一百、三百场宣讲戏还要有效!”王宗载和陈大科起身,恭敬行礼:“臣恳请皇上,对山东农业合作社,略赐圣恩。”

“金水,这是大事。

山东这里的农业合作试点成不成功,关乎着亿万大明百姓能不能在新时代中,也能分享时代的红利,一起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

你必须重视起来。”

“奴婢马上安排,叫山东农垦局尽可能抽调能兵干将,全力支持山东农业合作社。”

徐贞明和潘应龙忍不住感叹,当初皇上以少府监行改革之事,真是高瞻远瞩。

当初少府监在许多正统士子官员眼里,离经叛道、倒行逆施。

不想它其实为大明工农商改革蹚出了多条新路,积累了许多人才和丰富的经验。滦工泸商是最典型的例子。

现在大明新农改革又要从少府监的农垦系统取经和抽调人才。

而潘应龙想得更多。

等到王宗载和陈大科告辞离开后,潘应龙坦诚地向朱翊钧提出疑问。

“皇上,大明行万历新政,工业、商业、金融以及交通运输,包括铁路,都以企业形式大行发展,成为大明经济支柱。

而今又以农业合作社的形式,以企业发展的模式大兴新农业,一旦成功,大明的农业主体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不再以一家一户小农经济为基础,而是以农业合作社的形式,单独出来,从此与地方官府没有太多的关系。

皇上,工业分开,农业分开,郡县政事府只剩下皇上所说的服务职责了。”

朱翊钧哈哈大笑,“凤梧,你比王宗载和陈大科他俩更出色。他们仿佛站在济南莲花山上举目看远,你却是站在泰山上举目远眺。

没错,这是朕有意而为之。

基层工作最难做,为什么?就是婆婆太多,一层层往下传递,权力最小却责任最大。

当然了权力最小指的是整个朝廷架构,对于普通百姓,它却是权力大过天。

也是最难监管。贪吏猾胥,侵渔盘剥百姓,手段隐蔽,又藏在日常里,很难发现。

偏偏危害又最大,因为他们直接面对百姓,稍加为难,百姓苦不堪言。

此前征收赋税就是特别明显的例子。

定额一石田赋,一两税收,不良胥吏刚收十石十两。

上面有张相、赵公(赵贞吉)、海公(海瑞),下面有王一鹗、殷正茂、凌云翼、宋应昌、刘禹浦等人,来回整饬,高峰期一年要杀掉数千胥吏。

可是偏偏像野草一般,春风吹又生。现在每年还是会查出数百起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