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文相平壤接书日,陈帅轻骑已过关(2/4)
为行省宰执的那些一、二品大员们,见了他也跟兔子见了老虎似的。
“陈屠子”,是敌人给他起的外号;辽阳军内、官场上下,私下里也给他起的有外号,却是号称“辽阳猛虎”。——古有“江东猛虎”孙文台,今有“辽阳猛虎”陈大帅。
虎率狼群,脚踏雄关,就要南下腹里!
……
两天后,下午,平壤。
行省丞相府里,后花园中,姹紫嫣红、百花怒放,香气浓郁。花丛树影总,点缀假山、小湖、凉亭、石椅。彼此间有鹅卵石铺就的小路相通。因了文华国的严令,不得允许,下人不许乱入;故此,偌大个园中,此时非常安静。只从湖边树影处,隐隐传出时断时续的读书之声。
临湖水之滨,坐树影之下,品明前之茶,读圣贤之书。
虽说文华国只粗识文字,但在他这丞相府里却还是有“雅人”的。细听那读书声,轻柔悦耳,赫然是位女子。只是,却不知,这女子是谁?
相同的疑问也存在一个小校心中,他刚进了院子,由侍卫引领着,来求见文华国。院中林木甚多,沿着小路,走在林荫下,便连热风也好似清爽了许多,他忍不住问侍卫:“这是谁在读书?”
侍卫瞥了他一眼,说道:“到了你就知道了!”
“到了就知道了?”那小校这才发觉,他们正是朝湖边走去。走过一个凉亭,穿过两个林子,水气扑面而来,眼前豁然开朗,却是已到湖边。
他定睛一看,不觉吃了一惊,只见在湖边的树影下,摆放了两个石椅,一个石桌。其中一个石椅上,端坐着个雍容华贵的女子,年不过三旬,大约二十八九,正展开了一本书,慢慢念来。
只见这女子念两句,停一下,稍作解释。而听她解释的,是个敞胸露怀的鲁男子,却不是在另一个石椅上坐的,而是铺了凉席,在地上躺着的。一手拿着蒲扇,时不时扇两下;一手则握着个茶壶,偶尔就着嘴喝一口。
细细看去,这鲁男子不是文华国,却又是谁人?
小校心道:“这个妇人莫不是大人的妾室?”不敢多看,忙勾了头,跪拜行礼。
文华国正闭目听那女子读书,睁开眼,瞅了瞅那小校,却是认得,知道是行枢密院的一个小官儿,问道:“怎么?”
“辽西陈帅急报,需请大人尽快回复。”
“拿来!”
小校从怀中取出军文,递交过去。文华国打开,看了一遍,因他认字不多,怕有错处,随手要给那妇人,随即改变主意,笑嘻嘻对她说道:“娘子,这军务枯燥没趣,你听了也是无味不说,且污了你天仙一般的耳朵;不如,你去那边帮俺摘两朵月季过来可好?”
那女子微微一笑,说道:“好呀。”便自起身,将书放在桌上,款款行去。看她走远了,文华国方才又将军文交给那小校,说道:“念来俺听。”
凡是能入行枢密院的,都是文武双全,不认字万万不行。
那小校接令,展开念读,这道军文,却是陈虎在过了海河后写的。主要意思是告之文华国一声,并请他务必谨慎,不要疏忽大意,一定要把辽阳、朝鲜两省看好,以免后院失火,耽误前线作战。
“八百里加急,从辽西送到这里得一天半。这么说来,老陈前天就过了海河了?那现在,岂不是已经入关?”
“如果顺利,陈帅应该已经入关。”
“……,写回文,就说俺晓得了,叫他放心,辽阳、平壤断然不出半点岔子。昨天接了张歹儿的军报,他已率部抵达辽阳附近。有他在,纳哈出翻不了天!”
“是。”
“再给南韩老姚写封军文,告诉他,老陈已经入关,驻扎在南韩的水师,可以抽调一部分西上了。俺会吩咐刘杨接应,便在直沽海面会合吧。”
海东这一次作战,是水陆两路,陆路为主力、水路为策应。
刘杨等部的水师已经扬帆出海,控制了渤海海域。因为南韩邻近倭国,为防备倭寇,所以水师的主力目前其实都在这里驻扎。为壮大声势,邓舍早有军令,命等陈虎入关后,叫姚好古从中抽调一部分,也使其西上。
那小校一一接令,又待了片刻,见文华国再无话说,恭恭敬敬地又行了个礼,随着侍卫躬身退出。走不多远,听见文华国放声大笑,转头看时,见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