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生产会议面授机宜(2/4)

红石村落均有婚配,往日里也常有往来。原黑石村落的事迹我一定讲给这些被袭击过的村落。想必他们肯定非常愿意并入晋阳镇,寻求庇护。”红石魁信心满满地说道。

“好,此事如果办好,我们便有足够的人手开始大力发展各项生产,到时候,魁兄你功不可没。”姜林见红石魁干脆得答应,心里的一块石头落地。

继而又转向红石洪,说道:“洪,我设想在这汾水边建立一座四四方方均为六千步的城……”

“什么,你说多少步?”红石洪和红石郊二人异口同声地问道。

“六千步,怎么了?”姜林被二人的声音吓了一跳。

“朝歌城长三千余步,宽两千余步,你这晋阳城是不是太大了?”红石洪问道。

“呃……我能说这个方正六千步的城只是主城吗?主城西侧,挨着汾水,还有工坊区,跨过汾水,就在这山包南侧是军城,所有军事设施均建在这军城。此处便是将来整个晋阳城的城防司令部。”姜林思绪有点飘扬地说道。

“方正六千步的城,还只是一步,首领所图不小啊。”一边的红石郊幽幽地开口说道。

红石洪、红石郊二人身为王子,当然明白城的含义。在这个时代一个城市的建立,意味着周边方圆几十公里甚至百公里附近的国人和民都将以此城为依托。掌握了一座城,很有可能就是一方诸侯,甚至能建立一个政权。姜林筑这么大的城,难道想取而代之?

“我想将附近所有村落的人都迁入城中居中,不被外族所袭罢了。什么所图不小,你二人要慎言。”姜林生气地说道。

“是,首领,是我们多心了。”二人赶快收敛心神说道。但心中的那股念头却一直挥之不去。倘若姜林真的能图谋取而代之之事,他二人的仇……二人同时转头看了看对方,对视一笑。

姜林又与红石洪交流了一番筑城的事宜,决定尽快先将筑城之地勘探一番,看看有没有沼泽等影响建筑的地质缺陷,将城的区域尽快划线圈起来,在城还未动工建造之前,将区域标记出来,便于前期土地开垦,道路规划、修建等工作的进行。

与红石洪交流完毕。姜林又与红石郊沟通了前期教授文字和算术的事宜,一想到村里的少年和一些对学习感兴趣的成人一手拿石板,一手拿石灰块,姜林就觉得寒酸,好歹自己是从二十一世纪走来的,竟然让自己的村民在这样的条件下学习,如果历史将这一段真实地记录下来的话,后世多少人会唾骂自己。

“不行,这纸、墨、笔要赶快造出来。”姜林心里暗暗下了决心。

“各位,天也不早了,回村落吧。晚上大家忙完睡不着的时候都多想想,看看还有什么遗漏的。以后每五日开一次智囊会,大家有什么想法都提出来。散了吧。”姜林起身伸了伸懒腰,先走下了山包,后面四人路上交头接耳地也跟了上来。

回到村里,见首领之屋外面红石昌、夕还有粟三人在首领之屋外面等候,姜林快步上前。

“让三位久等了,请一起进屋吧。”说罢,姜林开门,将三人让进了首领之屋。

“来,昌和夕,你二人看看这个。”姜林从放置物品的石台上将粟捡来的那把棉花递给二人。

二人接过那把棉花,边看边窃窃私语,过了一阵,红石昌抬头激动且坚定的说道:“首领,此物可取代麻。不但可做成线织布,而且此物足够的话,可填充至双层内,取暖。”

“昌果然慧眼如炬啊。确实如此,因此我说此物极其贵重。现在你二人明白了?但此物不至于取代麻,此物可制冬衣,夏衣还以麻为最佳。所以你二人不但要钻研织麻的方法,还要钻研这织棉的方法。你二人有信心吗?”姜林问道。

“首领放心,我二人一定完成。”二人信誓旦旦地说道。

“倒也不急于一时,你二人先尽力找到大批量生产麻布的方法。这棉,目前还没有多少。况且棉也可以塞入麻布之中起御寒作用。”姜林又给二人定了一下基调,二人出了首领之屋。

“怎么样,我说的不错吧,连昌第一次见此物都能说出此物的价值,之前说你你立了大功了,此言不假吧。”姜林转身对粟说道。

“你看看此物。”姜林将那袋干辣椒递给粟。“将此物揉搓开,取里面种子,明年先集中育苗,等苗出来后,再分开栽种,待夏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